5月17日,我们一行来到拉萨的第三天。
除了第一天初见的、“回家的”惊诧和暂时性失语症,第二天翻云覆雨的阵阵高反,这第三天,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在激动与失望、犹豫与亢奋的交叠中,只能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而这,也是一次神奇的旅行。
拉萨 来自百度图片
日光之城拉萨有着夜雨的习惯。在这个全年日照时间可达3000小时以上的高原城市,日与夜竟是以这样一种奇妙的和谐更替着完全不同的景象:白日里阳光灼热、耀眼、响亮,直晒得后背阵阵疼痛;夜晚却是阵阵轻柔轻凉的雨,偶尔“啪啪”地拂过熟睡的窗。
6点的时候天还没亮,房间里很暗,但雨声、微风和清洁的空气却在提醒着一种特殊的时空:此刻,我们身处圣城。马路上已经传来人声,汽车总算很少,从黑夜驶来的车子还亮着昨夜的车灯,驶过清晨畅通无阻的车道。整幅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一个一个、几个几个,急匆匆赶往布达拉宫的朝圣者。
如果不是去到那些人群中间,跟上他们的队伍,亲自做一次他们每日重复的功课,可能一个来自西藏之外的人很难了解宗教之于这里的人们意味着什么,那飘飞的经幡、沉重的转经筒、苍凉的玛尼堆何以在这片土地上岁岁年年、世世代代的流存。
也许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宗教就有多少种宗教的氛围。不同的宗教之间虽然有其共性,在精神的层面也可能导向极其相近的方向。但在世俗的实现方式上,则呈现出各个不同的明显的地域和文化色彩。在这里,去布达拉宫转经是信仰者心中的一件大事。为此,需要早早起床,用最虔诚的心情“赶赴”圣殿——在高原上加快走路的节奏是要消耗比平时多得多的体力的,一旦走得快些,不论多么年轻力壮,都难免气喘吁吁。可是在转经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人都走得比平时要快,不集中精力几乎跟不上。许多已然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很明显一生受着高寒气候的严峻考验,关节并不灵便,却不肯放慢脚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足够表达、才足够分量。有的还拄着拐杖,默默的、诚恳的、踏实的,一步一步坚定前行;当与他们不经意地目光交汇,那迷蒙苍老的眼睛里却吐露出令人意外的满足感。转经之旅,意义在精神与寄托,从简单的动作出发,却远远的超出身体感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