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藏高原一直有一种难以诉说的情愫。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我在那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了12年,那片土地留给了我太多难忘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藏族阿妈。
藏族阿妈的笑 来自昵图网
1973年,我出生在青藏高原紧临金沙江的一个小县城。爸爸妈妈在70年代便来到这里支边,一呆就是20年。我从出生到12岁一直和父母生活在这个小县城。很多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变成模糊的影像,我的藏族阿妈却始终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阿妈是藏族,周围的人都亲切的叫她“玛珠娘娘”,她是县城粮库的临时工。从我有记忆开始,阿妈留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一幅在缝补麻袋的剪影。每年夏天,县城粮库都要翻晒粮食,空出来的麻袋堆成了小山,在那布满粉尘的库房角落里或是库房门口总能找到阿妈缝补麻袋的身影。阿妈从不计较报酬,每月极少的报酬,一干就是30年。听母亲讲,阿妈命很苦,从小父母双亡,在藏族土司家做奴隶,10岁的时候每天就要用60公分高的木桶背两大水缸的水。在青藏高原的冬天,气温往往是零下十多度,阿妈穿着破烂的衣裳,一双露出大脚趾的破毡鞋到结着冰的河边去取水,有一次,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差一点被冻死,当她浑身发着抖回去的时候,土司管家却用皮鞭狠抽了阿妈一顿。13岁开始,阿妈就要放牛、牧羊,推磨、烧饭、洗衣,恶劣的生存环境让阿妈在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了多种疾病。阿妈一生有五个孩子,分属五个不同的父亲。18岁的时候,阿妈在土司家和一个同是奴隶的藏族小伙子产生了感情,藏族小伙子因不堪奴隶主的虐待,逃到了尼泊尔再没回来,那年阿妈生下了第一个女儿;1950年,西藏解放的时候,阿妈和一名解放军战士好上了,后来,解放军完成作战任务回内地,阿妈不愿离开青藏高原,带着二女儿留了下来。新中国建立后,废除了奴隶制度,阿妈获得了自由身,政府还安排她在粮食局仓库做了工人;新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爱情,阿妈和援藏干部结了婚,她有了第三个孩子;阿妈后来又嫁了两个丈夫,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和阿妈白头偕老,却给她留下了五个孩子。阿妈含辛茹苦抚养孩子们,省吃简用供孩子们上学。除了工作服,阿妈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家里也是极其简单。一张矮木桌是全家最主要的摆设。每到过藏历年的时候,阿妈会和孩子们围坐桌边,吃着热腾腾的奶茶,撕着大块的牛羊肉,唱着豪放的藏歌,这是阿妈一年中笑得最开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