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丁晓平:在冷山、热血和高天厚地之间
——读王宗仁散文集《藏地兵书》
 
丁晓平   发布时间:2011-09-03 08:50: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 来自昵图网

  “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儿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地方。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儿知道娘在三月花中把儿望,娘可知儿在六月雪中把娘想……”——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歌啊!可以相信只要你用心来体味,你心中就有魂牵梦绕一样的旋律如热血澎湃,禁不住有流泪的冲动。这首《西部好儿郎》是王宗仁和他在青藏线的战友们集体创作的,也是他军旅情感大散文《藏地兵书》的魅力和灵魂。而我在这里之所以叫它“情感大散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篇幅每篇都在万字以上,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题恢宏大气,神秘磅礴的边关军事生活,在王宗仁的笔下凸现军事文学的钢铁旋律和青铜品格,在冷山、热血和高天厚地之间,把当代军人的铁骨柔情表现得荡气回肠又酣畅淋漓。

  对于西藏,对于青藏高原,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在飞机、火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帮助下,那片古老的高原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那里的雪山和草原,那里的蓝天和白云,那里的雪莲和藏红花,那里的牦牛和藏羚羊,还有那里的人民和风情,都成为我们心中最壮阔的景致。作为一个过客,青藏高原在我们眼里或许只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作为边关,藏地还有更多更深刻的秘密甚至死亡,或许只有把生命与这片亘古高原维系在一起的人才能够破译。显然,王宗仁有这个资格——他用100多次穿越世界屋脊的记忆和40多年高原文学创作的沉淀,把青藏线和藏地士兵的表层生活,重叠在一起,诗化为生命在极限状态下所呈现出的一种光辉。正如他所说:“高原军人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里,变成了我从事写作也需要的一种精神。”

  而这种高原军人的精神,就是边关军魂。从18岁到25岁,王宗仁把青春最好的时光献给了青藏高原。那个时候,他和许许多多的汽车兵一样,从早到晚握着方向盘在蜿蜒于高原上的公路上颠簸。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青藏线常年覆盖冰雪,他和战友们总是挂着低档提心吊胆地行驶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对他来说,长得无法形容,日子也永远枯燥无味。假如碰上抛锚,在雪山或戈壁上一待就要三五天,一个人忍饥挨饿地守着车,或许,这就叫孤独。那时候,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离开高原?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7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当他坐在驾驶室里拿起笔在一摞加油卡片上写下他的第一篇“藏地兵书”的时候,他终于发现,寂寞的只是生活,心像雪莲花一样慢慢地绽放。如今,40年过去了,他说:“我无法数清我脑子里装了多少青藏高原上的故事:边防线上一个普通的战士,草原上一个藏族部落的兴衰,风雪世界里一泓热腾腾的温泉,总是望不到头的公路边矗立着一块蒙满尘埃的里程碑……我一次次地上青藏线,那里的人与事积累在脑海里成为我的创作源泉。”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