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雕塑的创作
 
温洋   发布时间:2011-05-22 08:50:00   来源:北方美术


纪念碑全景  图片来自百度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广场的南端,广场的对面即是雄伟的布达拉宫建筑群。布达拉宫广场在纪念碑和布达拉宫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开敞空间。纪念碑高35米,碑身15米以上为方形碑体,下部采用人字形。整个纪念碑宛如一座高耸的雪山,蕴含了雪域高原的壮阔和雄奇。纪念碑为白色同对景红山上的布达拉宫红墙相得益彰。碑的上部处理的非常巧妙,一个具有向上性的斜尖形体不仅象征了雪山,还带动了整个纪念碑的力量感,构图上有丰富了纪念碑的变化和线的呼应,是整个纪念碑的正立面构图具有了统一变化性。

  纪念碑的雕塑位于碑体正立面下不两侧有两组群雕组成,一组是表现西藏人民欢庆和平解放的《高原之春》,另一组是表现汉藏人民奋力修筑进藏公路的《光明之路》。由于纪念碑的特殊的历史及政治意义,在雕塑的题材上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定:主题要突出地反映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给藏族人民带来的喜悦和修筑进藏公路汉藏同胞表现出来的奋勇斗志。西藏地域辽阔,藏族同胞的人物形象和服饰特点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别,为了使雕塑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和概括性、经过了大量的素材收集整理和筛选,最后确定了在人物形象和服饰上都具有鲜明地区代表性的形象为塑造对象。这里有手捧鲜花的牧区少女,敬献哈达的阿里牧民,还有弹琴跳锅庄的拉萨青年和英武的康巴汉子。筑路的解放军战士则参考了历史照片中的形象。


碑体下侧《高原之春》雕塑  图片来自中国雕塑网

  在具象的形体处理过程中,除了承袭了传统的处理手法外又作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雕塑同纪念碑外部形态、纪念碑细部处理和纪念碑意喻表现的结合,雕塑同纪念碑外部空间、人流观赏空问、空间引导、空间心理的关系。在保证人物动势、比例准确合理的前提下,强调对形体体块面的强化塑造和归纳处理。利用线性因素的扩展给予形体以充分肯定,使线性的表述作用得以运用。一方面,块面线手法的运用满足了同纪念碑碑体上的线条的相联系性,这种联系应该说并不是简单表面的形象的联系,而是引入了纪念碑细节表现因素的内在共同感反映到雕塑形体手法处理上的概念,或者说是在不同的空间形体构成中增进了带有微差处理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有构筑性的线、体穿插表现出了人物特性中的粗犷、豪迈、坚毅的个性,合理地反映了所塑造人物的民族个性特征。雕塑底部的处理作了较之人物处理更大的体块概括组合,这样处理形成了雕塑形体上下的过渡变化,丰富了表现手法和本身的节奏感。再者在构图上稳定了配比关系,组成的构图具有紧合性、稳定性、使雕塑在构图上就具备了凝重、庄严、崇敬的空间组织语言。那么除了表现出来的同纪念碑的细部和空间构图相结合的因素外,还要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雕塑的表现手法怎样合理地把握它所占有的有效视域。在观测的最佳视域内也就是雕塑高度的三倍左右的范围内,通过表现的方式,所要强调部分刻画上的深入和映衬部分的概括起到自然引导视觉焦点集中的作用。随着视域的拉近,视线逐渐集中到雕塑塑造的艺术形象,通过形象的辨识传达了形象所承载的内在含义。这也就是雕塑艺术所具有的表达方式的特征,通过艺术形象表达意义。齐康先生在《纪念的凝思》一书中写道“形象是艺术的语言,一旦被人们所认识,又可以作为一种传播的媒介,它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语言,我们需要讲究的是在不同时间、空间过程中形象语言上的对话。”那么在具象写实的雕塑艺术中,尤其是纪念性的雕塑艺术作品,形象的组织表达应当通过表现手法的变化和处理达到传达意喻的目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能更好地结合建筑特点、空间环境特点和社会的认知状态探索适合的表现语汇来传达意义,就是准确的、成功的。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