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藏的贝叶经文献,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印度文化和我国藏族传统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日前,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贝叶经研究所成立之后的首场学术报告会上,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如此表示。西藏贝叶经保护研究现状及其价值再次引起学界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现存梵文贝叶经写本弥足珍贵
贝叶经文献是目前世界古文献类中最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之一。次旺俊美认为,纵观当今世界收藏保存梵文贝叶经写本的情况,现珍藏于西藏自治区的梵文贝叶经可谓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数量可观、品质精良、保存良好、独具特色。
“经过整理编目,已初步确定,西藏迄今保存有千余函(种)梵文、巴利文和藏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包括部分纸质贝叶经式梵文、藏文写本,共近六万叶(页)。”次旺俊美表示,“初步确认西藏现存贝叶经绝大部分是8—14世纪的梵文写本,稍早的可以推至7世纪以前,最晚的也在17世纪左右。”内容主要涉及佛教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诗学、辞藻学、文学,也包括医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十明”即“大小五明”,是研究佛教史、佛经翻译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次旺俊美特别提到,西藏现存梵文贝叶经写本中属孤本、善本、珍本类品的不少,也有一些如11世纪的写本《中观花蕾》,至今未见有藏译、汉译的译文,极为珍贵。特别是西藏贝叶经写本与藏传佛教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关系密不可分,因而具有更高的文献价值。
次旺俊美说,在具体实践中,为了“摸清家底”,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目影印组会同西藏全区7地(市)贝叶经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对现存的西藏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录工作。在此基础上,又依据藏、汉、英等多种文献中记载的相关梵文贝叶经的流传、梵藏译经活动及其梵藏译师的足迹,在全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复查验收工作。仅两年间,编目影印组对全区7地(市)41县的65个部门和寺庙、3个遗址、5家收藏经书和文物的重点户及个别僧舍进行了深入的普查调研与复查验收等工作,行程17000多公里,共投入600余人次。
“我国西藏的贝叶经文献,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印度文化和我国藏族传统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日前,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贝叶经研究所成立之后的首场学术报告会上,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如此表示。西藏贝叶经保护研究现状及其价值再次引起学界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