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强巴林寺 图片来源:百度
强巴林寺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 1444年创建的。 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
昌都强巴林寺最值得一看的是它的神舞,在每年的酥油花节期间(时间在藏历年左右,即公历新年后一个月左右)表演的一种神舞,表演主要由动作大气、场面宏大、舞蹈者都戴着狰狞逼真面具表演的“古庆”神舞和服饰华丽舞姿古朴的钺舞组成,是在西藏高原享有盛名的一种神舞。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在西藏昌都县东南12公里澜沧江西岸的卡若村。海拔3100米。1977年发现,1978年5月试挖,发现房屋遗迹26座,出土文化丰富,主要有铲类、锄类、切割器类、投掷器类、砍砸器类、敲砸器类、刮削器类、碎磨器、斧类、石钻等石制生产用具;还有环、珠镯等装饰品及土陶制品,此外,还有谷物、兽骨等。经国家考古工作者研究,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距今有4000——5000年历史。当时人们已定居,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有狩猎和家禽饲养。文化方面已与内地有密切联系。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藏早期历史和汉藏关系史有重要价值。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茶马古道”是内地与西藏进行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商道。历史上,“茶马古道”几乎贯通整个昌都地区,滇藏线214国道、川藏线 317、318国道,以及303省道等,都是旧时“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依据项目委托方的要求,在众多称之为“茶马古道”的线路中,选择滇藏线214国道沿线作“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
朱角山唐代柏树及作楫卡
朱角山位于昌都县城俄洛乡境内国道317线上,距县城约40公里。朱角山一带,崇山峻岭、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植被极为丰富。国外老家在朱角山的半山腰上,发现了成片的唐代古柏树,据测算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可谓世界柏树林中的寿星。这对于研究古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其它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朱角山对面,有一个称为作揖卡的坝子,坝中有昌都强巴林寺第四大活佛加拉的夏季避暑圣地。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昌都附近最理想的耍坝子的地方。在坝子北面的山谷里,有几汪季节性的温泉。
伊日温泉
在昌都众多的温泉中,伊日温泉的知名度最高。温泉位于类乌齐县。伊日温泉四面环山,山脚是绿草茵茵,野花点点,山上则是茂密的森林,整个温泉分布在长约100米的狭长地段。现在可用的有6处温泉,水温在20-40摄氏度之间。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空气新鲜。由于温泉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半身瘫痪、小儿缺钙、皮肤病等方面有极为明显的疗效,故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到这里来沐浴、治疗的区内外患者几乎从未间断过。
同卡寺
同卡寺全称为学呢八宿嘎登桑珠林寺,俗称同卡寺。它位于八宿营县同卡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50公里,通公路。该寺是由洛巴·江村生格于公元1473年创建的,为功德林拉让(西藏政府摄政之一)所属的一座寺庙。同卡寺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曾做出突出的贡献。尤其是自该第七世达刹活佛罗桑巴登江村任雍和宫的堪布以来,与内地的宗教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该寺至今珍藏着大量的佛像、剌绣、缂丝、绸缎、锦缎等品种。明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铸造的双龙戏珠的钹以及万岁圣圣旨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该寺大殿中还供有三座肉身灵塔。在离寺庙约500米处,有一座称为泽培公切的塔,塔呈四方形,底宽36米有余,高约25米,从外形看,塔为六层,实际内部只有三层经堂可绕塔观赏。每层塑有大小各类佛像。该塔稳重挺拔、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它是昌都境内最雄伟、最高大的佛塔之一。
仁措湖
仁措湖位于八宿县郭关乡境内,这里地势开阔,环境幽静,绿草茵茵,是良好的天然牧场。由于湖水来源于雪山冰峰,水源充足,一年四季清澈透明。仁措湖面积不算小,需一天时间才能转一圈。
湖中的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盛夏之际,大量的鱼在碧兰的湖水中悠闲地游玩,各种各样的飞鸟则在这幽静的地方筑巢栖息。如果在欣赏仁措湖美景的同时,在湖边钓些鱼烧着吃,而后在湖旁的温泉里面洗上一澡,那真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野外享受。
卡玛多塔林
卡玛多塔林位于类乌齐县国道317线右侧,距县城25公里。塔林依山位傍水、风景秀丽、古木参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葱郁翠柏中有一座别致的小经堂,主供莲花生大师像,左右各竖有几根高大的转经筒。传说,过去这儿有108个塔,现已恢复和修建的塔有几十座。既有要求严格的八佛塔、也有方形怪塔;既有几米高的大塔,也有不到三米的小塔。经堂后为巨大的玛尼堆,玛尼堆中有六字真言,也有佛像图案。
噶玛寺
噶玛寺位于昌都县扎曲河上游约120公里的白西山麓的幽静山谷里,其中能通公路的里程为95公里。噶玛寺是由噶举派高僧都松钦巴于公元1185年创建的,该寺是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噶举派也因该寺而得名。噶玛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其建筑别具一格,文物古迹众多,是康区著名的古刹之一。噶玛寺的大殿为单檐歇山形式,屋面覆盖琉璃瓦,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设计建造的狮爪型飞檐,左边为汉族工匠建造的龙须型飞檐,右边为红领巾西族工匠建造的象鼻型飞檐。大殿内一尊17米高的猕勒佛,是目前昌都地区保留焉的最大的泥塑佛像。第二世噶玛拔希从内地带来的汉柳树至今根深叶茂,高僧都松钦巴等人的灵塔也完好无损。明使臣来噶玛寺赠送的万岁牌旌旗缎带、丝绸等刺绣品、近百幅传世唐 唐卡以及不少佛像、陶器、高僧遗物、贝叶经、瓷器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多拉神山
多拉神山位于八宿县白马镇以东63公里的川藏公路旁,交通极为方便。这座神山规模不算很大,传统上分为外圈、中圈、内圈,徒步转中圈一圈约需4小时。沿途可以观赏天葬台和各类石刻艺术。登上主峰,可鸟瞰整个多拉山的美景。而从内圈转一圈不超过2小时,这是多拉神山的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参观点。途中可朝拜并欣赏以莲花生大师为主的各类佛像、佛塔、六字真言及藏文祈祷经。爽拉山坳中还有一座规模不大的经堂,内供有佛像。多们神山的神秘之处在于满山遍野的石灰岩上,刻满了佛像和六字真言。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常年累月的风吹雨淋,风化现象极为严重,故早已失去了人工雕凿的印痕,这就使不少人相信这些佛像和六字真是自然形成的。
德庆颇章神山
德青波章神山,俗称“类乌齐”,意为大山,由山名变成地名,又从地名演变成为县名。该山位于类乌齐镇旁,离县城30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谓“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水”。这座神山山势不高,不通公路,较适合于徒步旅游。每逢藏历6月15日,远近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带上充足的食物美酒,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朝拜神山。
长毛岭养鹿场
长毛岭养鹿场位于类乌齐县长毛岭乡那登通,海拔3960米,离县城52公里,通汽车。该地1988年被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划为马鹿自然保护区。该场始建于1975年,后逐年扩大,现占地3·6平方公里,饲养野马鹿120余头。在养鹿场圈外野鹿至少有几百头。长毛岭养鹿场不仅是昌都地区,而且是西藏唯一的马鹿自然驯化场地。鹿场内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为主,也有少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养鹿场一带山势开阔、水草丰美、植被丰富。
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位于类乌齐镇,通汽车,距县城30公里。查杰玛大殿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新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温奠基修建查杰玛大殿,并于1328年竣工。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过去,当地群众流传着"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玛大殿"的说法,可见它的名气之大。十年动乱中,查杰玛大殿虽说曾毁于一旦,但如今重建的大殿在规模和气势上与以往一样令人心动。寺庙至今珍藏着质量上乘的文物精品,如桑吉温的银质佛像,传说为格萨尔用过的马鞍和战刀,八瓣莲花的时乐金刚像,明、清时的唐卡,不同历史时期的金属造像,雕刻精美的经板等。
波罗古泽
波罗古泽位于江达县波罗乡境内,金沙江支流扎曲河两岸,距县城约50公里,通汽车。这里青山绿水,森林面积大,林木品种多,尤其是有于刻经板的桦木,更是这里特有的树种。据调查,波罗一带能独立刻经板的熟练艺人多达152人。现藏于德格印经院的经板,主要是波罗古泽一带刻工的杰作。波罗古泽的刻工不仅能刻大部头丹珠尔和甘珠尔经,而且也能刻难度很大风马旗和佛像图案。该地刻经历史之长,刻工人员之多,刻工技艺之高,是西藏其它地方少有的,是名符其实的“木刻之乡”。
(责编:石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