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十年风雨致富路——记江孜县杂吾村党支部书记曾琼
时间: 2014-07-30      陈志强      来源: 西藏日报

  “前面依山而建的村就是杂吾村了。”站在年楚河畔,随行的老基层指着远处告诉记者。一栋栋漂亮的藏式小楼错落有致,棵棵绿树点缀其间,一条宽阔的道路穿村而过,顽皮的孩童来回嬉闹着。

  没有人能想到,十年前的江孜县藏改乡杂吾村还是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贫困村。而今的杂吾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氆氇之乡、数一数二的致富强村。在十年时间里杂吾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它的成功路有什么秘诀?带着这些疑虑,记者走进了杂吾村。

  在采访中,村民给出的答案都是“有一个了不得的村党支部书记”。

  看着眼前年过半百的杂吾村党支部书记普琼,让人没法把他与群众心中的“能人书记”联系在一起,可谓是“真人不露相”啊。

  2005年,44岁的普琼当选为杂吾村党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如何发展好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在几番思索与调查后,让杂吾村谢玛氆氇走出家门走向全区的想法在他的心中悄悄萌芽。

  为改进氆氇编织技术,普琼邀请4名氆氇编织技艺精通的老艺人对全村有氆氇编织基础和兴趣的193名村民,进行系统培训。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方法,先后组织12名年轻骨干赴山南、林芝等地参观学习。

  众所周知,想要生产高质量的氆氇得有优质的羊毛。可本村产的羊毛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氆氇的质量。2008年,普琼在乡政府的担保下,贷款10万元,到林周县购买4000公斤优质羊毛,当年生产的优质氆氇销售额达15万元。为改变从外地购买羊毛的现状,普琼从自治区农牧中心争取到80头具有蒙古血统的优质种羊,彻底改变羊毛质量差的问题。

  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只有扩大氆氇生产规模才能让全村人走上致富路。2006年,普琼争取到上海第四批援藏资金40万元建成氆氇加工厂和仓库,并制定《氆氇集体加工制度》、《职工考勤》、《职工纪律》等8项制度,彻底改变分散加工的低效模式,让加工厂朝着规范化、制度化、产业化的方向稳步发展。2008年,他向第五批援藏工作队争取10万元扩建加工厂;2011年,他从江孜县人社局争取8万元建加工分厂,加工厂的工人也由原来的13人增加到78人,收入由原来的不足万元增加到33万元。

  “现在氆氇年产量近2000米,都被慕名而来的人们抢购一空。”普琼骄傲地讲到:“每当看到群众因丰厚的收入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时,就是我最快乐最满足的时候。”

  原标题:十年风雨致富路——记江孜县杂吾村党支部书记曾琼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