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乌坚桑珠:小作坊里的“发酵”财富
时间: 2014-04-23      杨正林      来源: 西藏日报

  草原上的春天,乍暖还寒,许多人出行时头上还裹着厚厚的御寒纱巾。不过,位于当雄县城中街醒目位置的“高原牦牛酸奶店”,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因为当天临近周末,许多人前来购买酸奶,带给拉萨的朋友或亲人。

  “今天的酸奶已经没有了,你们明天再来吧!”临近中午,酸奶店的老板乌坚桑珠看到所有生产的酸奶已经售罄一空,赶忙向络绎不绝前来购买的人群解释。

  乌坚桑珠的老家在纳木湖乡恰嘎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由于资源匮乏,牧民的收入一直很少。乌坚桑珠和其他的牧民一样,40岁之前一直过着单调的游牧生活。家里的条件更是一贫如洗,家里10几口人,住着仅有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每年用一些肉换点糌粑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穷则思变。一次次乌坚桑珠思考着如何进县城去打拼,改变家里的窘境,但还是没有找到好的出路。

  牧区有的是牛奶,何不到县城去开办一家酸奶店?下定决心后,2006年6月20日,乌坚桑珠卖掉2头牦牛,筹措了1.5万元,到当雄县城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当时的当雄县城,虽然人来人往,但却没有一家酸奶加工点。乌坚桑珠就在县政府门口租了一家门面房,开始从酸奶的发酵开始学习。“当时,由于语言不通、资金不足,购买的酸奶加工机不会使用,也不知道酸奶的保质期有多长,反正每次做出来的酸奶连自己都不想吃,更谈不上拿出去卖!”乌坚桑珠回想起当时的创业经历,历历在目。

  “好多次都是因为酸奶的发酵质量不好而扔掉的!”乌坚桑珠说。通过摸索,乌坚桑珠终于掌握了酸奶的发酵技术。

  当年10月,乌坚桑珠通过朋友介绍,花了6000元钱从格尔木购买了1台酸奶加工机,摸索着走“机械化”的路子。加工机坏了,他就拆卸下来,自己学着修,一点一点掌握加工机的“脾性”。到年底,乌坚桑珠收获到他的第一比财富:连本带利收入3万元,收回了所有的成本。成本的收回,给了乌坚桑珠无限的信心,他连续租了3年的门面,每年的纯收入在4万元左右。

  随着财富的积累,2008年,乌坚桑珠在县城团结路又租了1间门面,增加了两台加工机械,生产范围增加了四个品种的酸奶和奶酪、奶渣等,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009年,手上有了钱的乌坚桑珠在县城投资15万元盖了新房,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门面房;2010年,花了17万元在老家恰嘎村盖了130平方米的新房;2011年,花了12万元购买了一辆三菱越野车;2012年,乌坚桑珠的第一家酸奶加工分店在乌玛塘乡开业;2013年,拉萨布达拉酸奶销售点、念青唐古拉酸奶销售点、纳木错酸奶销售点相继开业……

  喜事接踵而至,让乌坚桑珠笑得合不拢嘴。不过他说,一人致富不算富。现在,乌坚桑珠的酸奶加工带动恰嘎村200多户牧户参与,每年增加他们的收入20余万元;通过技术指导,带动县城9户人家从事酸奶加工。

  如今,乌坚桑珠加工的酸奶销路不愁,供不应求。但他还有一个梦,那就是注册一个商标,打响自己的酸奶品牌。

  原标题:乌坚桑珠:小作坊里的“发酵”财富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