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他只身从尼泊尔来到中国西藏,并在此娶妻生子;如今,额头爬满皱纹的他说藏语、吃糌粑、喝甜茶、转经……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他,就是夏帽嘎布尼泊尔商店的老板热特那·古玛吐拉达哈。
在西藏最著名的商业街——拉萨市八廓街上,热特那的商店十分不起眼儿,路过的人不仔细看,很难找到门。
“我们主要做‘回头客’生意。”热特那说,与大多数店铺不同,他卖的佛像、唐卡以及项链、戒指、耳环等饰品都是从尼泊尔进口的,为手工制作。
“这是我们家族生意的创始人巴苏然纳。”他指着墙上的巨幅黑白照片,自豪地对记者说。
巴苏然纳与热特那的爷爷是亲兄弟。一百多年前,他把从拉萨收购的羊毛拿到尼泊尔,然后将交换来的大米、布匹等物资运回拉萨获利,并创建了西藏第一家羊毛洗涤厂。
在他的支持下,上世纪30年代热特那的爷爷来到拉萨,买下临近大昭寺的一座二层楼房,当起坐商。当地人记不住他的名字,看他总戴着尼泊尔风格的白帽子,干脆叫他“夏帽嘎布”(藏语白帽子的意思)。久之,“夏帽嘎布”成了店铺的名字。
1980年前后,20出头的热特那受命前来打理生意。三十多年间,他仅回国一次,家人中只有大哥来探望两次。
“能赚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婚后,我越来越离不开这里。”热特那说,当初街上的人很少,商铺更少,而他卖的尼泊尔佛像、布匹、披肩等因做工精良深受欢迎,每年可以收入一万多元人民币。
光阴在“嘀嘀嗒嗒”声中溜走。热特那见证了八廓街的变迁。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形成的一条转经道。他刚来时,这里没有水电,到了晚上漆黑一片;土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没有汽车,马车也少见。
热特那当时从尼泊尔购进了拉萨少见的摩托车,每次骑着它兜风,都会引来好奇的目光。
上世纪90年代起,青藏铁路通车,带来大量客流,店铺猛增。热特那说,现在,八廓街至少有上千家商户,卖酥油、藏药的,开客栈、甜茶馆的,干什么的都有。
目前,54岁的热特那与藏族妻子和16岁的小儿子住在商店的楼上,佛堂、客厅、卧室、厨房、餐厅井井有条。他还有一个大儿子今年30岁,现已结婚生子。
“我很知足,因为我的家庭很幸福,也因为政府对我们太好了。”热特那说,政府为他们通了水电,硬化了道路,维修了房子,并对商户全部免税。
另外,一项“温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明年底,位于高寒地带的拉萨市将实现城市供暖全覆盖。届时,热特那将与全市居民一起在有采暖的房子里过上温暖的冬天。
作为虔诚的佛教徒,热特那的知足,还来自邻里们对他的肯定。
“这老头儿特别好!”36岁的多布杰说,他在“夏帽嘎布”门口卖藏装十多年了,摊床快把店门堵上了,热特那没有一句怨言;晚上,他和其他堵门的摊主都把货物寄存在店里,不用交一分钱;天冷了,他们可以随时进店,喝杯甜茶,暖暖身子。
对于多布杰的夸赞,热特那说:“这不算什么。中国给予了尼泊尔很多帮助,中国与尼泊尔是好朋友!”
瘦小精干的热特那,身着藏蓝色的夹克衫和裤子,看上去与当地人没啥两样。只有他穿上正统的尼泊尔礼服出席当地政府为外商举办的宴会时,周围的人才想起他是尼泊尔人。
临别,热特那一边用手拍着心窝,一边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对记者强调说:“我爱中国!”
(责编: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