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玉珍依然记得第一次站在成都舞台上唱民歌的感觉:一点也不紧张,只觉得又回到了安多草原放牧,微风轻拂脸颊,耳边还有牛羊的叫声。
15岁的德庆玉珍是拉萨盲童学校的一名学生,成为一名专业歌手是她最大的梦想。玉珍纯净质朴的歌声打动了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2011年底,他带着玉珍到成都举办了“金色推土机?西藏盲童音乐会”。
演出开始前,玉珍花了两个多小时编好满头小辫;当她穿着藏装站在舞台中央唱起家乡的牧歌时,听见周围如潮的掌声,很是开心。
听众达达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这样的句子:“裂帛般的歌声,让偌大的厂房空间,高原风片刻吹拂。”
如今,玉珍和盲校其他同学的歌声都将被收录在周云蓬正在筹备的童谣专辑--《金色推土机》第三版中。周云蓬特地带着助理到盲校录下孩子们唱的藏语民歌。玉珍自豪地说,自己只录了两遍就通过了。
2009年,周云蓬发起“盲童音乐计划”,策划出版了由国内众多音乐人无偿录制的童谣合辑《红色推土机》,接下来推出《金色推土机》,甚至还可能推出《绿色推土机》。
专辑所有收入全部用来帮助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为他们购买乐器、mp3播放器、阅读器等。因为周云蓬觉得盲童跟世界交流的最大障碍是信息闭塞,他们最需要得到获取信息的工具。
“中国有近百万失明的孩子,他们大多数不能上学读书,他们以最善良最安静的方式,散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他们中间很多人具有音乐天赋,音乐会重新开启他们生活的大门。”周云蓬在活动的倡议书中写到。
因为有一副好嗓子,玉珍去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演出,参加过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四川电视台的《中国藏歌会》等电视节目。出门在外,她迷恋成都的美食,但最怀念的还是和学校同学一起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唱歌的快乐时光。
在拉萨盲童学校读书的50多名盲童,大部分都对音乐“情有独钟”,也极有歌唱天赋。
课间休息时,15岁的白玛和20岁的扎西顿珠就喜欢在院子里对唱“藏式RAP”,这是跟西藏那曲的歌手学的,当地语速快、语调丰富的方言让他们说唱RAP得心应手。
白玛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手,所以走到哪里身上都装着MP3,要“随时学习”。而扎西顿珠则自豪地说自己用歌声打动了心爱姑娘卓玛的芳心。
盲校年龄最大的学生、30岁的次仁顿珠弹得一手极好的六弦琴,基本是自学成才。六弦琴跟了他十几年,有些地方漆都掉了,他很小心地珍藏,仔细把肩带编成一条小辫挂在身上。如今,他是望果节、藏历新年等西藏传统节日上受欢迎的弹唱歌手之一。
盲童们的歌声打动了很多人。2006年,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来到拉萨盲童学校探访,被孩子们的歌声感染,捐资帮助盲童出版了第一张音乐专辑《天籁童心》,试图为有音乐天赋的盲童探索出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2011年,深圳青年作曲家文莉又与“太阳花公益组织”一道,为孩子们灌录了第二张专辑《心看世界》,专辑销售收入全部用来支持学校的运营。
盲校的老师们还认为,这些孩子们的音乐天赋,需要更多的专业老师来开发和引导。这所由德国盲人萨布瑞亚和她的丈夫保罗于1998年创办的学校,开设了英文、藏文、汉语、数学、计算机、美术课,还有按摩、手工编织、奶酪制作等职业培训,音乐老师却非常缺乏。
“我们盲童学校在拉萨的项目点没有专门的音乐课。日喀则的项目点有架子鼓、电子琴、葫芦丝等乐器,但却没有懂音乐的老师来教,学生们只能自己摸索。”盲童学校曾经的毕业生、如今的管理者之一坚赞说。
次仁顿珠觉得自己很幸运,来到盲校上学后,西藏大学的一位六弦琴老师每周专门过来教他一到两次。而玉珍最重要的音乐老师,就是学校里那台公用的音乐播放器。盲校的孩子们常常央求老师帮他们从网络上下载最新的流行歌曲,然后一遍遍跟着哼唱学习。
(责编:阿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