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夏尔巴人次仁旺堆:我心永远跟党走
时间: 2011-06-08      秦华      来源: 中国西藏网

  6月5日下午,在聂拉木县党委宣传部同志的带领下,记者前往西藏人大代表索朗桑姆的家进行采访。刚到楼下,就看到有一位清瘦的老人在静候着我们。

  采访结束后,记者便与老人聊起了夏尔巴人的生活状况。交谈中才得知,他正是索朗桑姆的丈夫次仁旺堆,也是一位传奇的老人。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

  老人喜欢收集资料,在一个小柜子里,整齐码放着不同颜色的纸袋。翻看老人珍藏的一些资料,保留最多最好的就是老照片和身份材料。他告诉记者,翻看这些资料可以时刻提醒他要永记党的恩情。


次仁旺堆参军照   摄影:秦华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光辉节日的时候,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次仁旺堆从心底里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夏尔巴人民的今天。他说:“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夏尔巴人家庭,因为父亲早年过世,我是母亲含辛茹苦拉扯长大的。那时候夏尔巴人还住在大山深处,生活非常艰辛。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12岁的我独自一人离开大山来到樟木镇讨要生活。在樟木我遇到了人生的救星——共产党,他们为我提供食宿,并让我作了区委书记的通信员和勤务员。17岁那年我正式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从此,再也没有人叫我“野人”了,我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如果没有党的培养教育,我次仁旺堆肯定不会有今天。”

不给党添麻烦

  与次仁旺堆交谈,你会发现,他总是脸上带着微笑,是那种自信的、很阳光的微笑。

  问到他当年辞职时,次仁旺堆有些激动,他说:“我的生活经历正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20岁从部队转业到樟木电站作了电力维修工,一干就是10多年。后来被调到聂拉木县电影队,放了3年电影。1977年我作为西藏少数民族代表去内地一些省份参观了经济发展情况,深感西藏的落后与封闭。1978年改革开放后,西藏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很多电影队慢慢失去了活力。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人,1986年毅然辞职自谋生活,开起了自己的小商店。那时候自己的想法就是:不能给党添麻烦,要自己创造生活。”


次仁旺堆辞职批复  摄影:秦华

我要为人民服务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发展,樟木的边境贸易也逐年繁荣起来。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纷纷进入樟木做起了进出口贸易。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樟木,次仁旺堆便调整商业模式,做起了房产经营。

  作为樟木镇较早致富的代表,次仁旺堆时刻不忘关心周边的群众。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已经富裕了,可以退休了,剩下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了。”

  近年来,次仁旺堆忙得最多的就是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年至2003年,次仁旺堆夫妇就向区内外灾区、聂拉木县希望工程及县民政局、妇联、立新村党支部等相关部门捐款达11万元。同时,他们还出资对部分乡村道路和桥梁进行了修葺。今年当他得知离樟木不远的德庆堂桥梁被洪水冲垮后,带头募资16万元对德庆堂进行了重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还在山上搭建帐篷,吃住在山里2个多月。


次仁旺堆修建的德庆堂铁架桥照片 摄影:秦华

把党的政策宣传好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几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的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得西藏边境的农牧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边境管理措施。

  据次仁旺堆介绍,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部分生意人不能正确理解国家相应政策。他经常以身说法,用他的经历告诉当地百姓: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樟木,更没有便捷的交通和幸福的生活。

  他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苦难,根本不知道西藏变化有多大,他们太需要了解历史了!作为一个12岁跟党走的人,我有义务告诉他们,是谁给西藏人民修了路建了桥,是谁带领西藏人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党对西藏的政策是开明的、最好的!”

 


次仁旺堆手捧西藏建设重要贡献荣誉证  摄影:秦华

  说到这里,老人激动地把记者拉到窗边,指着不远处说:“那里曾经都是木板房,现在都变成了楼房。那里曾经没有路,现在铺上了柏油路。那里……现在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窗边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忆过去,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

  在离开的时候,老人紧握着记者的手说:“你回北京,我会给你打电话的。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我的心是永远向着那个方向的!” 

                                      (责编:阳禾)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