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米玛顿珠:往事不堪回首 今朝幸福如酒
时间: 2011-03-25      刘云云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50年,可以是半个世纪,也可以是一个食不果腹、饱受折磨的农奴成为地方养殖专业大户的历史见证。

  今年75岁的米玛顿珠老人现在是江孜县公认的养牛专业户,家里养了11头牛,通过卖牛奶和奶制品,老人一家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不仅如此,老人家还有33亩地用来种植青稞、萝卜、土豆、豌豆等作物,不愁吃,不愁穿。

  如今,老人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个建筑面积30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里,一层和院子用作养牛,二层是家人休息的地方。楼房里最漂亮的房间是经堂,里面挂着富丽的唐卡,还有庄严肃穆的佛祖塑像。

  祖孙三代的幸福生活

  在记者来到顿珠家的时候,恰逢老人的孙子加布从大学放假归来。

  加布是老人的长孙,现在在拉萨师范学校读大三,主修藏文,今年就要毕业,准备去中学当老师。

  米玛顿珠老人说,加布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现在的小孩子,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哪像我们小时候啊,呵呵。”老人微笑地看着24岁的孙子,眼里充满了对孙辈的慈爱和对自己幼时艰辛生活的感慨。

  看着在座的记者,加布的妈妈片多连忙笑着帮儿子打圆场:“加布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嘛,放假的时候也会帮我们烧烧饭,喂喂牛什么的。”全家人又一阵大笑。

  加布说自己最喜欢写作,并且还是大学里一个由12人组成的藏文写作组的组员。这个写作组每年出一期本校学生藏文作文的精品杂志,名为《扎恰》(“回音”的意思)。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一本个人文集,我的散文可是写的很好的,”加布不无得意的告诉记者。“当然了,我都是写的藏文,我的汉文写作水平暂时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不敢乱写,”加布憨厚的补充。

  片多说,加布的成长环境和想法不仅跟爷爷有着天壤之别,也跟自己小时候有很大的区别。“我是1961年生的,那时候刚分到田地没几年,大家都忙着种地养牛,学校什么的都还没有,所以我就没有上过学,”片多说,不过娘家分到的23亩地已经够她忙活的了。自从80年代嫁到顿珠家以后,她每天只需要干点家务活,比如打打毛线衣,给牛挤奶,其他的时间就用来带孩子,没事的时候喝点青稞酒,看看藏文电视台,日子过得也是逍遥自在。

  “我一直相信多劳多得这句话,只要努力工作,生活就会非常好,”片多说,她也是这样教育儿女的。

  米玛顿珠老人接过话茬,说:“这是现在,多劳动就能过得更好;以前就算再怎么劳动都白搭,我们永远都是主子们会说话的牲口。”

  帕拉庄园的家奴

  早在17世纪后半叶,达赖五世颁发的村地文书即明确规定:人(农奴)和水、草、森林,是跟随土地一并封给农奴主的。农奴主可随意出卖、抵押 、转让或处死农奴。农奴主还强迫那些未直接为其支差的堆穷(最低等农奴)缴纳人役税,以示人身依附关系。

  米玛顿珠老人说,他13岁就成了帕拉庄园的家奴,15岁的时候开始干起了缝纫活儿,算是技工,比其他在农场里劳作的奴隶们要高一个等级。那个时候,他从每天早上8点忙到晚上7点,中午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管家给每个技工农奴发一个小本子,每天干完活就盖一个章,如果全勤的话,每个月能领到28斤的青稞。

  “不要以为28斤就够吃了啊,里面好多都是沙子什么的,根本吃不饱,”老人对50年前饱受煎熬的岁月依旧历历在目。

  如果一不小心惹怒了农奴主,农奴们就要被酷刑惩罚。老人的妻子是帕拉公主的丫鬟,有一次在服侍公主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便被管家用鞭子狠狠的抽脸,并且哭的越凶抽的越狠,脸上的淤肿十几天以后才消失。

  处罚农奴最极端的地方是拉萨布达拉宫下的“雪城”,包括挖眼、抽筋、割舌、砍手、剁脚,或者把农奴推入一个装满毒蝎的房间任凭其被蝎子吞噬。
  
  米玛顿珠一家和他的朋友们住在一个低矮阴暗、破旧不堪的技工农奴居住院里,每家的屋子只有6平米,经常是两三代人挤在这个狭小不见阳光的屋子里一起生活。这种拥挤贫穷的日子一晃就是10年。

  而对面就是豪华奢侈的帕拉庄园。里面装满了从世界各地进口的金银首饰、地毯、高档化妆品,甚至还有几块劳力士表。

  那个时候,农奴们根本不知道反抗,只知道农奴主永远都是对的,而自己只不过是“会说话的牲口”,任凭鞭子抽,手脚被剁,农奴们只能埋怨自己天生没有好命。

  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和落后。占西藏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却不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没有人身自由,不得不依附于领主的庄园为生或世代充当家奴,遭受强制的乌拉差役、租税和高利贷三重剥削,生活在死亡线的边缘。

  翻身农奴当家作主

  说到50年前的那场翻天覆地的民主改革,米玛顿珠说他已经记不太清楚具体时间了,只记得几十年前有一天他非常的高兴,因为在那天,他不仅得到了一头牛,还得到了21亩田地。
  
  据老人讲述,农奴主们全都跑了,全村的农奴们把牲畜都赶到街上,按照家庭人口,每三四户分一头牛,每四五户分一头毛驴,每人分七亩地。此外,老人还分到了300多斤粮食和被子衣服等生活用品。

  “大家真的好高兴啊!”老人说,分完田地后,他与同住奴隶院子的朋友们找来了青稞酒,坐在地里开怀畅饮。

  老人说,当时的心情无法表达,甚至不太相信这是真的,还担心农奴主们会不会哪天又回来了,把到手的幸福给抢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渐渐熟悉了这种为自己、为孩子们奋斗的生活。

  50年来,米玛顿珠从一个任人差遣,毫无人身自由的青壮年走向了安静祥和、丰衣足食的晚年。而让他的生活出现转折的那天,是1959年3月28日,在这一天,国务院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在西藏正式开启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分得土地,并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

  2009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全额表决通过,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责编:徐言)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