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社区干部,一个创办社区公司,一个给城市建设想点子
拉萨市城关区有两位受人尊敬的社区干部,一个叫洛桑,一个叫益西洛追。民主改革以前,他们都是农奴。如今,他们不仅成为新西藏的主人,而且还带领社区居民创造财富,为拉萨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洛桑:
用豌豆选出来的书记
带领居民搞集体经济
雪居委会是拉萨市城关区辖28个社区居委会之一,是拉萨为数不多的富裕居委会,它的带头人是一名有着将近50年党龄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洛桑。
洛桑13岁那年,父亲因无力偿还债务被债主毒打,含恨离开人世。年幼的洛桑被迫离开母亲和兄弟姐妹到领主家当牧童,在拉萨城与农村的领主庄园之间驮运货物。
他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我从6岁开始为领主放牛,8岁时被送到木如寺当僧人。后来,我从寺庙跑出来,在林周县的‘卡’(意思是地方)里作用人,不久又被召回到功德林寺。那时,像我这个年龄要干很多活,寺庙要我赶骡子,又累又吃不饱,于是我就又跑回林周县的‘卡’去了,住在朋友家,同时也支些差。”
1959年,拉萨市成立了一批社区居委会,洛桑被推选为德林居委会的治保主任、副主任。他回忆说:“当时的选举是完全民主的,候选人背对着选民,群众手拿豌豆,根据自己的意愿投进候选人背后的盘子里,最后公开数豌豆,公布选举结果。我就是这样被选上来的。1961年在居委会的合并中,我又被选为雪居委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5年,洛桑被选为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直至现在。
1959年,雪居委会有500多户,人口约1000多人,基本上是各领主和地方政府机构的属民。自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当地居民在洛桑书记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先后办起了农机修配厂、服装厂、供销社、生产合作社、幼儿园等集体企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固定资产将近2000万元,流动资产500多万元。
自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拉萨百姓的生活面貌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洛桑看准时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带领雪居委会的农民,建大棚温室,种蔬菜,搞集体经营。年人均收入目前已接近5000元。
在集体致富的同时,洛桑没有忘记当地的困难群众,他顶着各种压力建立了雪居委会综合治理服务公司,组织辖区内的无业青年,承担社区卫生、保安工作,同时还组织无业妇女承担社区清洁工作。
今年71岁的洛桑仍然在为雪居委会更美好的生活四处奔波。“我作为翻身农奴的后代,却成为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为西藏人民的一员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我将用一生的时间,去回报给我新生命的党和人民。”
益西洛追:
连任两届区人大代表
给拉萨建设建言献策
城关区人大代表、73岁的藏族老人益西洛追,同样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充满感激。老人现在生活殷实,一家三口的月收入加起来有6000多元。然而想当初,他还是贵族家中的一名奴仆。
益西洛追两岁时被母亲送到哲蚌寺,成了寺里大喇嘛的用人。他小小年纪一天要干将近20个小时的活,经常挨骂挨打,没有一点尊严和自由。
1954年,益西洛追从寺里逃了出来。为了生计,他到贵族家中做了农奴,但生活没有一点改变。他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他那时很怕得病,“那时候,西藏没一个像样的医疗单位。老百姓大部分没钱看病,只能靠拜菩萨和大喇嘛祛病。”
因为曾在临近布达拉宫的贵族庄园服役,益西洛追对这座庄严宏伟的建筑了解很深。他的印象中,这里是象征三大领主权威的雷池禁地,普通人不得逾越半步。据他介绍,布达拉宫上边白色的宫殿里住着达赖,下面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雪巴列空”,“那个地方可不能随便进去”。
他指着旧政府对面的一间院落说,那里就是让西藏农奴们胆寒的“雪监狱”。“雪监狱”同八廓街的朗孜夏并称为拉萨两大监狱,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在农奴制时代,“雪监狱”经常对农奴施加残酷刑罚,刑罚工具多达25种。这里羁押的犯人,罪行较轻的要在白天带着枷锁,游街乞讨,重犯则要被流放或投入死囚牢“蝎子洞”中。
1954年,益西洛追在替农奴主去昌都地区办事的途中,偶然获悉了一条迟到了3年的信息。“我在从昌都回来的路上,看到很多解放军,从他们那儿知道了‘十七条协议’。1951年协议签订后,像我一样的西藏劳动人民根本不知道它。于是,我就没再回去,直接参加了革命。”
此后,益西洛追成为组织的培养对象。1959年民主改革后,他被调到拉萨市公安局工作,成为拉萨首批25名交警之一。后来,他先后在城关区政府和基层社区工作,1995年退休后,又在几年前当选为城关区的人大代表,如今已是第二届任期了。“当上人大代表后,我提过关于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很多提案,像住房建设、修路、修水渠等事情都被采纳落实了。能在社会上有发言权,过去想都没有想过。”
(责编:徐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