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布村 人人有本“致富经”
裴聪 扎西班典 魏山 王惠芳   发布时间:2015-07-14 15:24:00   来源:西藏日报

  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政府位于318国道上。从乡政府所在地沿着川藏公路向东前行 50米,从岔路口向右行驶便进入了斯布沟。夏日的斯布沟景色旖旎,山坡上开满了紫色和鲜黄的花朵,一片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上,成群结队、彪悍肥壮的斯布牦牛正悠闲地吃着草。

  几年前,记者曾经到此采访过。和那时候相比,路口多了几家餐馆和两家卖各式各样时装及藏装的服装店。抵达村委会后,见到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二层小洋房依山傍水而建,插在房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整个村庄和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

  记者走进一家商店进行采访。商店的主人名叫查果,是多嘎组村民,1965年6月出生在这里,如今是一名预备党员。现在,查果一家3口人居住在一栋90平米的上下两层楼房里。“2013年,墨竹工卡县‘3·29’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重建工作,以‘建设一流样板新农村’为目标的多嘎组新农村建设工程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共建设46户群众安居房屋、村委会用房、村卫生室、村幼儿园、斯布牦牛育肥场等及其附属配套设施。”查果指着新建的房屋说,“我们也从对面的山脚下,搬迁到了这里。没有花一分钱,住进了干净、明亮、整洁,基础设施齐备的新家。”在这46户群众中,有两户群众在这里经营起了小商品副食店,查果是其中之一。

  斯布沟在以前曾是班禅的牧场之一。斯布牦牛以品质优良而闻名于西藏,是旧西藏达官贵人享受的贡品。“虽然生活在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但是,在旧社会人人天天忍饿挨冻,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初,人们的生活仍然艰苦。”查果回忆说。

  改革春风在神州大地吹拂,也吹进了斯布沟里的农牧民家庭里。斯布牦牛开始“走出”山沟变成了商品,成为当地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斯布牦牛体格硕大,是西藏四大优良牦牛品种之一,其毛、骨、肉和酥油、酸奶等加工品在市场上都格外受青睐。“以前养牦牛,村民们都是自给自足,而且惜杀惜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开始走出山沟闯市场,斯布沟牦牛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经常被一抢而空。”查果说。

  2014年,斯布村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养殖牦牛成了斯布村农牧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养殖牦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和大多数尝到甜头的村民一样,查果开始扩大自家的养殖规模。“村民养殖的牦牛上市后供不应求,最好的牦牛一头能卖到上万元,而且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在自给自足的时候,我们家以前养殖的数量不到20头。后来,家家户户开始增加养殖的数目,我们家也没有例外,现在一共养殖了55头牦牛,去年还加入了村里的牦牛养殖合作社,更不愁销售渠道了。‘3·29’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发生后,我们失去了养殖的60多头牦牛,得到了政府40多万元的赔偿。考虑到自己身体不是很好,我拿出2万元开了现在这个商品店,一部分钱买了小牛犊,由妻子索朗卓嘎负责养殖,剩下的一部分钱则放进了银行。”从查果的话语中,我们看得出这个朴实的牧民群众很有理财观念。

  前两年,查果花了7万多元钱购买了一辆二手的小汽车和一辆长安牌的小货车。“孩子次松在县城里读初中,小汽车主要用于每周去接送上学和放假回来的孩子,有时间的时候也去拉萨购物或者去周边的地方逛逛;小货车则是进货或者买卖牲口的时候使用。”查果喜滋滋地说道。

  “从你的身上我们到看到农牧民的生活十分美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记者笑着说道。

  “我的生活水平在村里还算是中等的。斯布沟里群众人人都有本‘致富经’,家家户户都住的是小洋房,都有车,年轻人特别喜欢到乡里、城里和拉萨去买衣服和其它时髦的东西。除了努力提高生活水平,大家还越来越重视谁穿戴得整洁,谁家更讲卫生、讲文明、讲团结……”查果很有激情地说道,“村里通向318国道的柏油马路马上就要开始动工修建了,合作社的经营也在逐渐走向正规,我们计划着把即将初中毕业的孩子送到内地城市读书……所以,每天都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原标题:查果:人人有本“致富经”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