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一天,记者跟随墨竹工卡县文物局局长次仁朗杰,来到工卡镇以东约3公里处的塔巴村采访。据说,1000多年前,在塔巴村对面帕嘎曲巴山的曲念卓嘎修行洞里,有一位名叫益西多吉的修行者,偶然间把泥巴扣在自己的膝盖上做成了碗状,又模仿牛鼻子上的环做成碗的把手,由此发明了陶瓷制作技艺。如今,这一技艺已传承千年,成为塔巴村群众的传家之宝……
塔巴村到了。皑皑白雪,终年覆盖于它南侧褐色青苍的山峦之上,仿佛是在固守一个千年亘古不变的誓言。墨竹工卡县塔巴陶瓷生产合作社,就坐落在村前那山风吹过的坡地上。迈步进入,一老一少两位村民正盘膝而坐,埋头打磨着手中的陶罐。次仁朗杰指着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就是塔巴制陶技艺传承人占堆。
占堆已经60多岁,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两只瘦长的大手,长满了老茧。我们的到来,让他停下了手里的活儿。
面对历史的厚赠,如何能做好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呢?聊到这个话题,占堆老人显得有些担心:“现在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学,不像我们把陶瓷制作当成一门手艺,很多人都去拉萨或者内地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我们合作社,目前年龄最小的都已有30多岁,我最怕没人学,不想让传承这么多年的制陶技艺失传了。”
其实,老人的担心,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到了。
次仁朗杰说,近年墨竹工卡县不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06年,塔巴村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墨竹工卡县投资100万余元完成陶瓷烧制厂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江苏省南京市援助采购了烧制设备;
2011年2月,拉萨市科技局与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经过商讨,由该公司以示范工程建设的形式,承担开展利用墨竹工卡县工卡镇陶土原料,开发生产具有藏域特色的陶瓷产品,建立工业化生产基地。为此,公司领导和科技人员多次进藏,从坯体配方、成型工艺、釉料配方到烧成工艺等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开发,利用当地陶土资源,开发生产了近千件富有藏域特色的现代陶瓷产品。此外,墨竹工卡县每年还会选派两名以上懂陶瓷烧制技术的人员赴内地进修,进一步学习陶瓷烧制技术,将内地的先进制陶技术与西藏本土的传统手工艺相结合,逐步培养了一批精通陶瓷手工艺的人员,使塔巴陶瓷手工艺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在此基础上,墨竹工卡县还多措并举把各类陶瓷产品通过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加以开发、传播,从而提高了塔巴陶瓷的知名度,打响了墨竹工卡县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次仁朗杰说:“我们已为此做了不少相关工作,今后,将继续细化、深化,使上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古为今用、古今相融,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现代艺术、现代潮流以及现代营销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原标题:墨竹工卡县塔巴陶瓷:让千年技艺代代相传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