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羌姆:道具的形式胜于一切
刘桂池   发布时间:2014-06-19 08:53:00   来源:西藏商报

  
所有的服装道具都装在一个箱子里

  “拔”,意思是“面具”;羌姆,是广泛存在于西藏的一种宗教舞蹈。据有关藏文文献记载,拔羌姆是由德登·热那林巴根据经书《桑堆》和《珠巴嘎吉》改编而成。德登·热那林巴于公元1403年生于山南洛扎县,由此可以推断,拔羌姆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斯木村的拔羌姆演出时间一般为藏历新年。此外,为了求雨,村里也会有拔羌姆演出。整个表演总共7场,每一场短则1小时,长则3小时。拔羌姆既有娱乐的一面,也有严肃的一面。据传承人扎西说,每一场拔羌姆不可以随意地删减动作、缩短舞蹈时间。因此,表演完7场,一般需要2天或者3天。

  演出地点一般会在村委大院里。特殊情况,也会在开阔的草坝上表演。演出时,全村人都会来观看。

  演出的服装包括宽袖大袍、黑裤子、四方脖套以及五彩条带、小铜铃、小佛盒、牦牛毛假发等作为装饰。根据不同演出场次,演员会替换相应的服装。

  演出道具包括面具、刀(以前用金属刀,现在用木刀)、扁达(一种法器)、幡、羊皮小鼓及鼓槌、羚羊角、木棍等。这些道具也是分别在不同的演出场次中使用。


羚羊角

  面具作为最主要的道具,在舞蹈的表现力以及意义的表达上起着关键作用。比如,演员一戴上怒神面具,个个就变成了凶神恶煞,舞蹈现场即刻表现出一种狰狞的气氛来;再比如,演员戴上仙女的面具及假发,个个瞬间又变得温柔妩媚,现场即刻营造出一种恬静美好的氛围。除了怒神面具和仙女面具,还有十二生肖面具:呆头呆脑的猪头面具、小巧可人的鸡面具、威猛强健的虎头面具……每个面具都做得形象逼真,让整个演出生动活泼。

  从演出流程来讲,最先登场的是猪头面具和牛头面具,后面依此是怒神面具、十二生肖面具、士兵面具、仙女面具。其中,怒神面具在第5场中重复出现,十二生肖面具总共出现两次。各个面具均有其意义。牛头、猪头面具有祛灾趋吉的意思;怒神面具被认为对鬼怪妖魔有威慑作用;仙女面具有勤劳、美丽、造化凡间的意义;士兵面具有与恶魔斗争的意义。

  现年79岁的格桑曾是木匠,后来成为斯木村拔羌姆舞队中的一员。出于对拔羌姆的热爱,格桑发挥自己的特长,制作了三款面具。现在,斯木村村委放道具的库房里,还能找到格桑制作的一款鹿头面具和一款猪头面具。

  演出配乐用的乐器有鼓和钹,两件乐器由一人负责。步法复杂时,鼓手除了敲鼓打钹,还要喊“一、二、三……”引导演员们。

  现在,斯木村的演出人员遵循传统,依然是8人,再加一位配乐人,整个团队共9人。现在,老一辈的舞者恰巴基本不跳拔羌姆了,他的主要职责是将拔羌姆的全部舞蹈精要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更好地传承下去。新一代的传承人仁增扎西从小喜爱拔羌姆,他表示:“自己会逐渐改进目前跳舞时出现的误差,掌握拔羌姆的精髓,不负使命,做一个优秀的传承人。”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