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氆氇,生活里的西藏风情
向远湛   发布时间:2013-08-13 11:05:00   来源:西藏商报

  原标题:穿氆氇,生活里的西藏风情


穿氆氇,生活里的西藏风情

  生活里的氆氇

  糌粑、酥油、牛羊肉和氆氇,似乎是世人们总结西藏特点时必提的物品。而氆氇更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这种用来制作服装与鞋帽的纺织品以质地坚韧、经久耐用著称,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也是地处雪域高原,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藏族人民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一种奇特的手工纯羊毛纺织品。

  氆氇是藏族最为典型的针织品,用绵羊毛纺成的线织成,大多为一尺多宽的卷子,像布卷,只是短许多,厚重许多。颜色大多为灰白色,也有条纹氆氇、暗红氆氇和黑色氆氇。氆氇是加工藏袍及僧袍的基础材料。最上乘的氆氇为黑色,质地薄软、轻便,但价格昂贵,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之物,绝大多数被加工成了寺庙僧人的礼服,重大场合时才能被穿用。普通氆氇大多被加工成了藏袍、藏被、藏垫,或是藏式房屋内的装饰物。而条纹状的氆氇则成了许多藏族礼袍领边、袖口的最佳装点料。

  早在1300多年前,西藏的文献里就已经出现了氆氇,文成公主进藏前后,西藏的氆氇类织品已经非常普遍,而到了元朝,氆氇已经能够作为贡品传入内地。

  一匹氆氇的织成,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如剪羊毛、洗羊毛、弹梳羊毛、捻线、染色、织造、整理等。一般幅宽20多厘米,颜色有白、黑、蓝、红、赭、青等。其品种很多,总的可分为普通氆氇和细氆氇。细氆氇,纹理精细紧密,质地柔软,可与机织毛呢相媲美。

  剪羊毛的藏族妇女,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与摄影作品之中,而这仅仅是氆氇最开始的一道基本工序。剪羊毛一般在夏季进行,秋天望果节之后,人们开始将剪好的羊毛拖到河边,漂洗晒干,然后夹在一副铁刷中间,来回刷刮,梳理成松软的羊毛长丝。然后用手摇纺车和纺锤,分别纺出纬线和经线。其中经线的纺织通常在娱乐时间抽空进行,如同内地看电视织毛衣一般,在走亲访友谈笑之间完成。

  经线纬线准备妥当之后,将经线以一匹氆氇的宽度和长度,依次纵向排列后缠绕在经线轴上,将经线轴固定在织布机上,由织工开始织造氆氇。织造过程一般都伴随着木梭飞舞与妇女们的欢笑,妇女们一手拿着类似船形的“竹木”(藏语),一手拿着形似算盘的“大”(藏语),两手左右交替、前后穿梭,同时脚下配合踩动踏板。这个过程当中,氆氇一点点地织成。一个技术熟练的妇女,一天可织近3米氆氇。也有用简单的纺架手工操作,这样的方法产量略低。

  织成的氆氇一般呈白色,宽24厘米左右,可以做男式服装。但一般都要染成黑色,也有染成红、绿等色彩。因氆氇是羊毛织品,结实耐用,保暖性好,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用于制作衣服和坐垫,有不同粗细等10多个品种,手工生产一般用纺锤捻线,织机织造,宽约40厘米,用茜草、大黄、荞麦和核桃皮等做染料,可染成赭红、黄、绿等颜色。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