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村烟(上)
慕云歌 向远湛   发布时间:2012-10-22 14:43:00   来源:西藏商报

  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人们正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礼,“村烟”这个土味十足的词语在车水马龙里显得一贫如洗。但村烟却是生活的芽,人们记忆中熟悉的老房子,嬉戏过的院落,以及小巷里的狗吠,都被软软的村烟浸泡过。

  有村烟就有村庄,有村庄就有人家。在辽远的土地上曾经星罗棋布的村庄,大片大片的村烟笼罩着村庄,渗透进人们的灵魂,浸泡了人们的记忆,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村变成了镇,镇变成了城,偶有苟活下来的老村却被竖起了匾额,让摩肩擦踵的游客挤满了清净的村巷,它的顶上再也没了往日村烟。

  除了西藏。

  加拉村大约有八户人家。“加拉”是一只雕的意思。它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最后一个村庄,再往前走便是无人区。比起相邻不远的赤白村来,这是一个繁荣的小村子,赤白村曾经是一户一村,如今有了三户人家,当然,这三户是父子仨。

  探访是从加拉村开始的。这个村子散落在雅鲁藏布江与雪山之间的小平坝上,站在村口抬眼望去,左边是加拉白垒雪山、右边是九兄弟山。村里零零散散的石头房子有着黑褐色的木头房顶,远远望去像一块土疙瘩趴在各色的植被之间,两棵老树凸现村旁,村口光影中的枯木像极了牦牛,显现出一派古朴与苍老。

  刚到时,几缕炊烟正从村庄的头顶升起,犹如阳光在一丝一丝地蒸发,线条由粗而细,色彩由浓而淡,流浪在半空中无法落下,直至消逝。

  这是村民们放出的生活的信号。

  正冒着炊烟的屋子是次仁旺姆的家。她家的房子跟普通的藏族民居不一样,由于气候湿润,所以比其他的藏族民居多一个木头搭建的尖顶,以利于排水,而尖顶下面就是通风干爽的储藏室。不止是她家,这里的所有藏族民居都是这种形式,干爽的储藏室曾经堆满动物毛皮,如今则是晾晒青稞小麦或者藏药材的场所。

  楼下有一圈院墙,墙上码放着木柴,经了雨水和暴晒后,这些木材像是被涂了一层桐油,比屋顶的褐色要嫩一些。

  一楼是储藏室,禁猎令实施了17年,在这里仍然能从挂在墙上的弓箭之中寻觅到狩猎的痕迹,只是这些古朴的弓箭现在多用作比赛,流传千年的“工布响箭”如今是各个节庆之中不可缺少的竞技项目。“在有钱的人家里,这种弓箭已经挂在墙上不动了,他们用的是钢做的弓,韩国产的,比赛成绩好。”旺姆的女儿搓着手在旁边插了句嘴。旺姆不懂汉语,只是笑。

  采林

  千百年来,当地人都有狩猎的习俗,旺姆的丈夫也是猎手之一。现在,曾经的猎手变成了护林员,他们的职责是阻止滥砍滥伐与盗猎行为,顺便消除火灾隐患。

  曾经猎手的妻子儿女们,则依然继续享受着这片富饶山林的馈赠。旺姆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在家,她念了一份采药的月历:五月采野草莓根,六七月采绿绒蒿、手掌参,八月采红景天、桃儿七。

  最好采的是绿绒蒿和红景天,很好发现,而且发现之后不用挖,直接拔起来晒干,然后等待收购,位于拉萨的自治区藏药厂的人们固定每年来一次。手掌参则要麻烦一些,需要用小锄头挖,这种长相酷似手掌的参类既可入药,也是制作鲁朗美食“石锅鸡”的主料。她们早上九点左右出门,挖满一袋,就差不多到了晚上八点。

  除了这些,各种雨后出现的菌类也是她们采集的对象,这些东西采集回来之后,绝大部分,都会由三个女儿装进袋子,轮流背上南迦巴瓦峰观景台卖给游客。前两天刚刚下过雨,因此现在旺姆的二女儿正在附近的山上采菌类,据说有青冈菌、松茸。

  加拉村以及附近的许多村子,都是用这种方式来挣钱补贴家用,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兼做家庭旅馆。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