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中)、妻子仁青卓嘎(右二)、大女儿索南德吉(右一)、小女儿扎西措姆(前右一)一家与仁青卓嘎妹妹嘎玛石珍(左一)、妹夫次旦(左二)、大侄子边巴(前左一)、小侄子尼夏(前左二)合影。
传说扎日南木错里有龙。
去湖边的时候,阳光明媚,微风呢喃。一朵朵棉花般的白云漂浮在蓝宝石般的天幕上,其中的一片恰似张牙舞爪的蛟龙,正准备跃入沉静似海的大湖之中。
嘎达一家就在这片湖光山色之中,与村民们围坐在草地上,开心地卷着羊毛,脸上荡漾着无忧无虑的笑容。
嘎达家的地址很有趣,是措勤县措勤镇措勤村,一连3个“措勤”读起来琅琅上口。这个湖畔小村距离扎日南木错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每天太阳从湖面上东升西落,村民也随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十年、几百年来莫不如此。
今年39岁的嘎达来自于同属措勤镇的曲强村,妻子仁青卓嘎的父亲是措勤县退休干部,膝下有两个宝贝女儿。对于婚事,老丈人不要求对方有钱、有文化、有地位,只要淳朴能干、愿意当上门女婿就好。符合条件的嘎达于是带着80只羊、16只牦牛来到大湖边,与仁青卓嘎成了家。
嘎达和妻子、女儿在扎日南木错边与村民一起卷羊毛。
嘎达没有辜负老丈人和妻子的期望。当地人口多、草场资源紧张,草畜矛盾较为突出,很多人也就得过且过地随意放牧,不大放在心上。嘎达却在别人喝茶晒太阳的时候,带着牛羊勤快地转场,哪里草多去哪里,无论路途遥远或者艰难险阻。冬天当地气温达到零下30度,嘎达只能在牧业点上单薄的帐篷里,蜷着身子睡个囫囵觉,心中却装着对美好生活的热望。
时光荏苒,在嘎达的操持下,如今家里已经有了300多只羊、43头牦牛,个个长得肥肥壮壮,去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成为村里的富裕户和致富带头人。
谈到成功的秘诀,嘎达淡淡一笑,说:“就是比别人勤快一点吧。”
嘎达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近年来,措勤县实施了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由政府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帮助群众联系买家统一出售,每只绵羊比群众自己单卖要高出好几十块,同时对超过目标责任书规定销售额的群众进行奖励,去年措勤村羊毛和羊绒销售超标了400斤,大家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提高了商品意识和出栏量。
勤快的嘎达还有灵活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发展,他意识到单靠传统的纯牧业已经很难再有作为了,于是把目光瞄准到了经商上来,打算两三年内攒钱买一辆货车跑运输。
“现在交通方便了,我用货车可以把外面的粮食和百货拉进来,把当地的畜产品运出去。”说起今后,嘎达的眼神里闪着明亮的光彩,“现在还差一些钱,但我会继续努力的,要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嘎达一家赶着羊群回家。
说起来,嘎达和仁青卓嘎还是经人介绍结的婚,之前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属于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类型。然而很快,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的“三不青年”嘎达便赢得了妻子的芳心,两人这么多年来始终恩爱,几乎没有红过脸。嘎达在外奔波,仁青卓嘎操持家务,有时也随他骑马放牧,同甘共苦于巍巍群山和茫茫草原之间,颇有些天地虽大、惟有你我的意思。
如今,两人养育的三个孩子中,大女儿索南德吉已经成年,准备到县里打工补贴家用,14岁的小女儿扎西措姆读小学,16岁的儿子在县里读初一,学习成绩非常好。对于孩子的将来,嘎达的想法是愿意读书的一定全力支持,愿意外出务工的也顺其自然。
“就像她爸爸没有规定她一定要找国家干部结婚那样。”嘎达指着妻子悄悄说道,还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这时,仁青卓嘎的妹妹嘎玛石珍过来串门。与姐姐非常相似,她的爱人次旦也是个勤快能干的上门女婿,家里也是富裕户,牦牛达到了600头——两姐妹的父亲可以放心了。
已是日暮时分,嘎达一家准备把湖边的羊赶回家里。嘎达嘴里一边吆喝,一边用略显夸张的动作扬起鞭子,轻轻抽打在羊屁股上,妻子和女儿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
波澜不兴的湖面倒映出一家人远去的身影。
(责编:团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