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松巴老人”的感叹
   发布时间:2012-07-31 11:03:00   来源:中国民族报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江热夏村地处澎波河与拉萨河交汇处。村子的后面,有一座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名叫松巴山。山上废墟连绵,废塔欹立,开满蓝色小花的三角刺遍地丛生。这里,相传为松巴古国的遗址。

  在松巴山脚下,住着40余户人家。生活在半山腰的为“上松巴人家”,住在地势平坦地方的为“下松巴人家”。对外,他们都自称为松巴家族,都为自己是松巴人的后裔而骄傲。不过,如今的松巴后裔,已经既非古书所描绘的“以射猎为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建大棚、种苗圃、搞运输、建工厂……

  作为松巴家族的族长、现年71岁的益西索朗老人是松巴家族变化的见证人。60年前,他家还居住在松巴山上,日子过得很苦。益西索朗小时候给农奴主放牧,“糌粑吃不饱,衣服穿不暖,稍不留心让羊走失了,就会被农奴主用皮鞭抽打。”他回忆道。

  民主改革以后,党和政府为了让松巴人过上更加方便的生活,引导和组织他们下山,在江热夏村原先叫“农牧处”的这个地方安家落户。出身贫苦的益西索朗老人担任了15年的生产队长。除了在家种田,有时也给澎波农场当马车夫,运输粮食和草料,算是村子里“见过世面”的人。

  益西索朗老人现在虽已赋闲在家,照看孙子,种花种草,但仍然忘不了自己当过“生产队长”这一重要角色。他经常教育家族的年轻人,让他们明白作为松巴人的后代,要诚实劳动,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他说,从松巴大山上搬迁下来的松巴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给的,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这份幸福。

  益西索朗老人平常严格的家族教育,对儿子普布影响很大。普布继承了松巴人讲真话、办实事的传统。10年前,他担任了江热夏村村委会主任,像他的父亲一样,他深受群众的拥戴。

  10多年来,普布率领村民建苗圃,每年仅出售苗木,就给村民增加收入10多万元;带领群众建大棚温室,每座大棚投资4万余元,如今30多亩大棚成为村民们重要的创收渠道;成立制砖合作社,带领村里的18户农民经营砖厂,平均每天每人不少于80元的收入……

  看到儿子的本事越来越大和10年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益西索朗老人的内心触动很大。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是遇上了好时候——以前村里几乎没有一个识字的人。现在,学生全部实行“三包”政策,上学吃、穿、住不花一分钱。孩子教育好了,干什么事情都耳聪目明,比老年人头脑清楚。现在,在整个松巴家族中,谁识的字多,谁就受到大家的尊重。“像我们这代人,一个字不识,所以做不了大事。而现在的年轻人,识字多,做的事也与我们不一样!”

  益西索朗老人并不了解有关“松巴古国”的历史,他只知道自己的家族十分古老,还有就是拿自己的现在,与60年前住在松巴山上的日子相比:“现在的好日子是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事!”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