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章嘎银币:两代人的收藏情结
   发布时间:2012-05-04 11:07:00   来源:西藏商报

  章嘎的故事

  西藏在历史上一直是贵金属的流入地,古代并未形成固定的货币制度。吐蕃王朝时代,大量使用砂金的记载比比皆是。赤松德赞延请莲花生大师,就用了一升砂金。可以想象,桑耶寺建造的年代,使用了何等浩如烟海的砂金。

  但是砂金使用极不方便,所以明清之后,西藏商人和尼泊尔商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交易:尼泊尔商人从西藏收购金银,回尼泊尔铸币,然后再将铸币带到西藏交换金银。这是利润极其丰厚的商业交易,“尼泊尔人加工金银的工艺高超,其实与为西藏铸币是有关系的。”小王解释道。

  这段时间被称为尼泊尔代铸币阶段。但是随着尼泊尔商人大量使用铜,减少白银的含量,尼泊尔币质量日渐粗劣,造成藏族商人的极大损失。于是,藏族商人开始厌弃尼泊尔银币,双方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1788年廓尔喀入侵西藏以及1791年乾隆帝派兵击败廓尔喀入侵者的战争。

  史载,1791年的廓尔喀战争耗国库银1052万两,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这巨量的白银,绝大部分流入西藏。随着军事胜利,统一西藏混乱的货币制度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大将军福康安经过考察,向乾隆帝呈上奏折,诚恳地指出在西藏铸造内地使用的铜币并不方便,因为西藏本身不产铜,从云南运输价格过于高昂。而且广大藏族人民已经习惯了使用银币,强制推行铜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新铸币应当依然以银币为主。

  乾隆帝立刻许可了这个建议。就这样,西藏第一次出现了政府铸造的货币。其中包括仿照内地铜币风格,汉藏文字都有的银币;还有西藏地方政府经过驻藏大臣许可,铸造的有西藏本地风格的银币。两种货币都在市场流通,在中央政府强力控制下,从乾隆、嘉庆、道光到咸丰、同治、光绪,代代都有政府认可的银币发行。无论在内地,清政府经历着如何剧烈的狂风暴雨,在西藏铸造的这些货币始终币值稳定,铸造精良。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