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牧歌”到“小城故事”
党周 吕雪莉 庞书纬 发布时间:2012-03-16 10:49:00 来源:新华网
从草原到城镇,从帐篷到楼房,从牧民到城镇居民,在青海省广大牧区开展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极大改善了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也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广大牧民群众从世代流传的“草原牧歌”开始谱写属于自己的“小城故事”。
多杰加:冬日里的热切期盼
3月中旬的青海湖畔,还是滴水成冰的天气,45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元者村藏族牧民多杰加,已经热切地期盼着高原春天的到来。
“等天热了,我的饭馆又可以开张了。”多杰加黝黑的脸上泛着笑意。
倒淌河镇,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驿站。作为青海湖旅游必经之地,每到旅游旺季,这里游客络绎不绝,镇上的饭馆生意格外火爆。
多杰加的饭馆是一家打着小四川招牌的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楼,有10间房,雇着一名四川大师傅和6个服务员,去年一个夏季就收入9万多元。
多杰加原来住在距离倒淌河镇9公里以外的草原上,5间简陋的土坯房就是他的家。去年,政府在镇上建设定居点,他和83户牧民一起搬到镇上居住。
记者在多杰加的家里看到,红色彩钢屋顶的砖房,大玻璃窗亮堂又温暖,民族特色的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沙发上铺着厚厚的羊毛坐垫。屋子中间,一座燃气采暖炉火苗正旺,房间里暖和、温馨。
多杰加告诉记者,他家里有4口人,过去就靠100只羊、30头牛过着放牧生活。去年搬到镇上后,开起了饭馆,当年收入就翻了一番。这些还不包括各项补贴,草场补助4200元,粮食直补600多元,退耕还林补助2300元。
“现在国家的政策确实好,牧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倒淌河镇党委书记周先说,草场生态补偿资金全镇980万元,禁牧补助、草畜平衡补助、生产资料补贴等各项补贴发放到牧民手上,人均每年增加收入在1700元至1800元。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