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镜头下的墨脱背夫
罗洪忠 广   发布时间:2014-04-04 10:16:00   来源:西藏商报

  在西藏,很少有人知道,摄影家卢广曾五进我国当时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将镜头对准最底层的狩猎者、背夫和他们的家庭,反映墨脱运输队生活的组照《墨脱背夫》获得第十五届(2006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反映墨脱县门巴族狩猎的组照《喜玛拉雅的枪声》,再次获得第十六届(2007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可惜评委会因内容存在一些“争议”,两天后又取消获奖资格。在当年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栏目中国摄影的大盘点中,卢广被评为“十大新闻摄影人物”。

  卢广第一次走近西藏墨脱背夫时,还是被这支中国最悲壮、最执着、最坚韧、最原始的特殊运输队所感动,完全可同泰山挑夫相媲美。他拍摄的组照《墨脱背夫》震撼国人。

  2013年10月,我有幸结识参加此次活动的纪实摄影师卢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身材矮小,微微发福,不讲究穿着,每顿饭量极大,像个地道的农民工。

  “1995年,我在云南瑞丽拍摄时,有很多朋友聊起墨脱,眉飞色舞地讲起墨脱背夫,就想过去看一看,毕竟墨脱县城是一座孤城,更想去了解当地人的生存状态。”2006年7月,卢广拍摄青藏铁路建设专题,便借着这个机会独自一人去墨脱考察。

  卢广打开电脑,弹出一张墨脱背夫图片,竟是4名门巴族背夫背着小山般的货物,艰难翻越多雄拉山。他记起第一次翻越海拔4221米的多雄拉山垭口时的情景:“茫茫的雪山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八九级的大风刮得呼呼作响,使得几米开外的说话声都听不清,若一下起雨来,不是冰雹就是雪,气温非常低。一路上可以看到牲畜累死后的一堆堆遗骨,触目惊心。”

  卢广跟随门巴族背夫脚步,仔细观察他们的背篓,有三条用细藤编成的约二寸宽的带子,背运时使用头背式,两条套在双肩,一条套在前额。因长年累月背运物资,他们的前额上被藤带勒出一道明显凹下的痕迹。我当即解释说,在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中,人头骨的前额会有一凹槽,考古学家疑惑不解,而门巴族背夫原始背运物资的方法,就能解答这样的疑问。

  “每年雪开山季节,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将物资一次性地运进去,随处都可以碰到墨脱背夫。他们手持一根丁字形的木棒,门巴族称‘刀马’,爬山时拄着它当拐杖,累了插进土里,将背篓放上去歇息。”卢广从电脑里弹出第二张图片,讲起墨脱门巴族背夫爬山时说:“他们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步步往上爬,保持身体平衡。在前边的山道上,我身上除相机外,边走边拍摄沿途风景,几次超过了背夫,可总在我流连山色的时候,他们又悄悄地超过了我。在拉格驿站,我碰见了他们,已在那里住宿了。当时正值雨季,很多地方都塌方了,我们走的路几乎都是高矮不平的山路,对人的体力消耗很大。当走到第三天时,我根本就坚持不下去了。”

  卢广连续两年跟随墨脱门巴族背夫,体验他们的生活。最让他难忘的却是10岁的白玛贡桑,这也是他见到的最小背夫,他随即从电脑中弹出一对父子背夫,指着一位看上去稚嫩、头顶藤带的小男孩说:“这位就是白玛贡桑,德兴乡那东村人,在家里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父亲准备带他走出大山,到林芝八一镇购买家里所需用品。在当地,男孩12岁就要背货赚钱。他的父亲这次是为了锻炼孩子,也让他认识出山的道路。”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