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飞:用照片记录幕后
顾野生   发布时间:2013-12-11 10:27:00   来源:西藏商报

  原标题:沈鹏飞 用照片记录幕后

  一位自由撰稿人,在结婚不到半年后,看到了一则关于西藏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的报道,便义无反顾地飞奔来拉萨。加入了西藏生物性影像调查小组,成为五湖四海里的一员。他,就是沈鹏飞。他把西藏的经历当作一场精神实验,在这里,他如核桃般苦涩坚硬的身体,重新获得脱胎换骨的机会。

  生命在于折腾

  沈鹏飞没有想过,生命会与西藏产生连结,发生化学反应。结婚不到半年,他便远走天涯,来到西藏。沈鹏飞说:“生命在于折腾。无论你选择哪种生活,生命都在一分一秒之中耗损殆尽。在这个大家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年代,我们还在讨论梦想,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只有少数人是梦想的实践者。后来,他成为了西藏生物影像调查的编辑。除了自己也参与拍摄生物之外,还记录了许多摄影师们在拍摄生物时的花絮。沈鹏飞说:”当我们欣赏这本书中一张张美丽而又精致的照片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的生态摄影师、考察队员、协作队员在人际罕见的深山密林,高山流石滩上是怎样工作的呢?于是,我萌生了记录摄影师工作的想法。"

  照片背后的故事

  沈鹏飞说,一张好照片的要诀,就在于“等”。拍摄野生动物并不是摄影棚里的模特,也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它们有着自己的栖息地与生活方式。当摄影师进入到它们的生活领域之中,警觉的动物们就对这些“不速之客”敬而远之,这是生物在生存进化之中积淀千万年趋利避害的本能。为了不惊动它们,不破坏它们的生活规律,摄影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它们可能出现的线路或觅食地点,静静的等待,默默地观察。有的时候为了拍摄一个物种的活动影像需要等待2—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有可能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无功而返。

  “蹲下—起来、趴下—起来”这就是植物生态摄影的师在一天的拍摄之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植物虽然是长在地上,而并非像动物一样四处游移,发现它们的美好姿态更是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拍摄它则需要俯身躬行的态度。在高海拔地区拍摄,蹲下起来的步奏略显困难,久了甚至会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

  在考察的日子里只有走得最深,爬得最高,才能接近那些不为人知的珍稀动物;才能看见自然雕琢的绝世美景。一次次的跨越河流、翻越垭口、深入密林深处。就是为了能与自然走得更近,发现自然之真、自然之奇,以及对于自然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沈鹏飞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雄拉山、色季拉山、德木拉山,都留下了我们翻越的印迹;雅鲁藏布江边,在奔腾的河水边我们在这里涉水渡河;在针叶与阔叶密林里我们有我们冒雨穿行足迹。”

  沈鹏飞说:“户外的考察避免不了的就是在野外宿营。‘一守三五天’是考察中在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移动营地更具实际考察与拍摄的需要往往驻扎在峡谷深入的无人区,森林里的开阔地,高海拔的垭口处。”

  记录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的“居民”

  沈鹏非加入这个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已经一年多了。他深刻意识到,人类来源于自然,最终也要回归于自然。这与藏民族千百年信奉的“地、水、火、风”是所有生物起源的准则吻合。沈鹏飞说:“自然界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人类不过是自然界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或许,也只有在穷乡僻壤、深山野林之中,才能体会到人类的渺小,恍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沈鹏飞全程参与了《雅鲁藏布的眼睛》这本书的策划和编辑,他说:“我们以一种科研的专业精神,和难得的平视的眼光,记录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居民’,用这本书向世人介绍长年累月居住在这里的家庭成员。”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