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青海的“洋人”特殊的生日Party
文玲   发布时间:2011-10-24 16:59:00   来源:青海新闻网


在古城曲苑听古老而又熟悉的民间曲艺入迷。 李国权 摄

  8月31日下午,青海湟源县一家酒店内一派喜庆气氛,大大的寿字高悬在墙上,屋内挂着祝福的话语,更为抢眼的是一个5层高的生日蛋糕,蛋糕的两侧分别摆着一盘寿桃点心和一盘仙桃,所有的气氛都显示着这里将按照当地的乡俗,要为一位老人祝贺80岁大寿。

  “来了,来了,”随着人们惊喜的叫声,身着绛红色绸缎汉装的柏大卫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了进来,只见他头发全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向人们露出和蔼的笑容,嘴一张,一口纯正的湟源话脱口而出:“乡亲们呐,把你们扯心(湟源方言:思念、想)死了!”

  原来,柏大卫从美国赶到中国青海湟源,给当地联系英语教师支教,恰逢80岁生日,受过他资助的湟源县人民听说后,要给他过一个别样的生日,祝贺他健康长寿,感谢他多年来为湟源县人民做过的无偿捐助。他们中有湟源县县长胡良云,有他的忘年挚友湟源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世康,有他儿时的伙伴秦慈哲牧师,有作家井石,有他的美国朋友,还有闻讯赶来的当地群众……

  核桃红枣撒向人群,人们争着、抢着、欢笑着……

  柏大卫夫人动情地说:“我嫁给了这么奇怪的一个人,和他一起来到中国,见到了你们,才知道,为什么他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这么喜欢这里,此时此刻,我想说,我爱青海,我爱湟源……”

  那一刻,我们分明听到她声音中的哽咽,看到她和柏大卫先生眼中幸福激动的泪水。

  洋人柏大卫在湟源长大

  柏大卫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了湟源。

  柏大卫的父亲柏立美是美国传教士,辗转来到湟源传教,一下子就被这个小地方藏汉民族淳厚的民风吸引,决心定居这里。他在县城叫南城壕(现改为大什字)的巷子里选了一个院落,动手修建了一座土木结构的二层西式楼房。如今,80多年过去了,这座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小楼房依然坚固地挺立着,现在是柏大卫从小的伙伴秦慈哲牧师的家和工作的地方。

  柏立美在这里传教,给当地人治病,送给孩子们精美的画片,逐渐被当地人接受。1929年,柏立美的妻子和儿子因感染天花,在一周之内先后离世,更让善良的人们接纳了这个洋人。

  后来,柏立美娶了柏大卫的母亲,两人依然将湟源当成自己的家。1929年,柏立美夫妇与湟源群众一起,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极其惨烈的浩劫。马仲英率部队血洗湟源县城,屠杀3000多人,伤800多人。柏立美夫妇冒着随时被杀害的危险,在自己的家中掩藏逃命的百姓,匪徒提着滴血的屠刀杀上门来,柏立美挺身而出……浩劫过后,柏立美夫妇救治了数百名伤员。这场惨烈的屠杀,让柏立美夫妇和湟源人的情感深深地拴在了一起,他们成为湟源人心中的一份子。

  这年,柏立美夫妇回美国修养,1931年柏大卫在美国出生,之后,夫妇俩抱着不满半岁的柏大卫,漂洋过海,跋山涉水,再次来到湟源……

  从此,柏大卫便把自己当了湟源人。

  成长的岁月中,他去过美国,原本可以留在条件优越的美国,可他回来了。他原本可以留在上海,可他选择来湟源。直到解放前夕,18岁的柏大卫伤感而无奈地离开。

  他的人离开了湟源,却把心放在湟源,正如他的好友、作家井石说的那样,他对湟源的思恋不但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淡化,而是像用五彩的丝线编成的中国结,一头拴在湟源老城墙下的榆树上,另一头拴在自己的心尖尖上,时光越长,他越觉得这结扯得越紧。

  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回去,一定要回去……

  38年后,56岁的他终于飞回湟源,像一只流浪在外的小鸟一样,扑进家乡的怀抱。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