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霞客”: 爱是温柔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1-06-02 09:49:00   来源:大河网

  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言,她是一名永远在路上的旅人;对于同程网验客驴友圈而言,她是一名行走天涯的“侠女”;对于瓦卡孤儿学校的孩子们而言,她是天使般美好的“九七姐姐”。

  从爱上旅行到行走天涯

  

  因为在虹桥机场出生,父亲替她取名刘虹。

  或许是射手座追求自由的天性使然,她喜欢“在别处”的驴友行者生涯,也喜欢分享快乐的网络验客生活。“侠女”网名叫纳木措,她的旅行足迹,遍布西藏、新疆、甘肃、云南、宁夏和江浙。

  纳木措喜欢通过互联网和驴友圈内朋友们分享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她搜集拉萨八角街的邮戳,寄一张明信片给千里之外的上海;她轻抚伊河大桥的金色日落,见证传统又现代的哈萨克婚礼;她策马扬鞭风餐露宿,只为深入喀纳斯;她拥抱帕米尔高原,把足迹留在中国领土的最西部;她流连桑科草原的缤纷花海,聆听大自然喃喃私语;她踏过玉龙雪山,亲吻冰清玉洁的雪花。她迷失在婺源的油菜花海;呼吸暗香浮动的的江南早春。

  她写的旅游博客极受网友欢迎,也让她结识了一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2010年,她参加了同程网的验客大赛,让她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说起怎么爱上旅行,纳木措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父亲早年是第六代歼击机飞行员,因为驻扎在苏州的空军基地不常回家,思念心切的纳木措几乎天天盼望着去苏州见父亲一面,而苏州这座陌生的城市也便成了纳木措向往的地方。有一年暑假,师部一个战士跑到家属区通知大家,半小时后有架运输机去苏州,想去基地看父亲的孩子赶紧集合。就这样,纳木措第一次搭着运输机到了苏州。有一些城市,有一些感觉,只因你曾经在那里留下些许记忆,它就会停驻在你的血脉里,像红血球一样,为你输送浪漫的氧气。时光荏苒,苏州之于纳木措始终美丽如昔,而行走天涯,也成为纳木措保持至今的爱好。

  旅行的意义 不只是宁静

  

  “真正的旅行让我们直面自我。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几千里路云和月,让纳木错明白了旅行的意义。

  “最令我难忘的当然是丽江……”纳木措告诉记者,在丽江,她不仅享受了一段惬意的时光,更由此开始了一段爱心之旅,完成了一次心灵的修行。

  丽江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每一个奔赴丽江的人总希望在这里找到些什么。纳木措原本到丽江目的很简单——品味在丽江的柔软时光。不曾想到,原本打算享受宁静的纳木措,因为一个爱心志愿者的故事,重新审视起旅行的意义。

  “郑先生是丽江束河留隍公馆的老板,但我不想称他为“老板”,他的经历让人敬佩,也许叫‘先生’应该最贴切……”纳木错措娓娓道来。其实,郑先生是个年轻小伙子,经历坎坷。几年前他从深圳到丽江束河,结识了藏人多吉,两人结伴游历藏区,旅途中发现藏区很多孤儿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障。他们萌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为这些孩子办一所孤儿学校。从此,他们成为了爱心志愿者,开始为这个目标四处奔波。

  2004年9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瓦卡孤儿学校”成立。郑先生把孤儿学校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每年会去看望孩子们十几二十次。但是,爱心之路任重道远且荆棘密布。孩子们的小学教育可以保障,但是初中去哪里读呢?甘孜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如果去外省读书,孩子们分散在不同的区域,谁来管理和照顾他们呢?随着孩子数量每年递增,郑先生开始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但这至少需要五名能把爱心慈善当做事业认真对待的骨干,这样的人何处去寻?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来分担,郑先生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收养更多的孩子。

  “当时看着郑先生忧郁的眼神,我不禁对这个看似孩子般天真的男人肃然起敬,也开始思索自己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纳木措在同程的旅游博客中写道。告别丽江,那群陌生的孩子已经成为纳木措挥之不去的牵挂……

    为你画一个七彩童年

  

  (图片右边的小男孩是纳木措资助的多吉曲扎)

  丽江归来后,纳木措一直牵挂着那群陌生的孩子,寻思着怎样为郑先生的事业添砖加瓦,几番电话联系。一年之后的一天,郑先生打来电话兴奋地宣布:瓦卡慈善之家成立了!纳木措在电话这端欢呼雀跃,也开始计划有一天能去亲眼看看孩子们。

  在郑先生建立的“瓦卡之家”的网站上,纳木措认识了为孩子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孩子们的故事。这些孩子基本上是孤儿或单亲,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大多敏感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志愿者告诉纳木措,有一个孩子很特别,他叫多吉曲扎。因为父亲病故母亲精神失常,八岁的他异常内向,时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愿和别人说话。听了这些,纳木措的心隐隐作痛,她决定资助多吉曲扎,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纳木措说:“我负责了多吉曲扎的学费和生活费,希望能帮助他完成学业实现理想。”

  比起物质上的资助,纳木措觉得精神上的关爱对多吉曲扎来说更加弥足珍贵。她经常给多吉扎曲写信。在信里,她教多吉扎曲做人的道理,帮助他建立自信,让他感受来自外界的关怀。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字里行间的交流让纳木措感觉多吉扎曲近在咫尺。

  纳木措告诉记者,她希望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为多吉扎曲的童年画上一道彩虹,驱散他内心的阴霾,帮助他快乐地成长。

  爱是一种修行

  

  纳木措在她的旅游博客中详细地记录了第一次去瓦卡孤儿学校的过程。

  2010年3月,纳木措约上同程网两位爱心验客驴友“秋趣”和“新疆九月”,带了整整三大箱的图书和体育用品,第一次来到瓦卡孤儿学校。刚下国道,她们远远地就看到十几个孩子在翘首企盼。

  看着爱心姐姐们吃力地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上前帮忙。有两个大包非常沉,纳木措不忍心累坏孩子便抢过大包,孩子们却拽着大包不放手,吃力地背起大包蹒跚前行。她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身躯和瘦弱的肩膀,感动如涟漪般散开……

  到了学校后,志愿者带着纳木措四处参观,虽说这里已经算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是孩子们还是因为没有洗浴设备而很少能洗上澡。孩子们一日三餐很简单,早饭和晚饭都是酥油茶泡白饭,没有菜,午饭时的菜也很少能吃上鸡蛋和肉。

  虽然蔬菜和水果匮乏,但是孩子们还是争先恐后拿出仅有的蔬果来招待爱心姐姐们……孩子们太懂事了,反而让纳木措的心莫名地酸楚。

  相处时间长了,孩子们也由最初的拘谨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纳木措和孩子们一起玩飞碟、踢毽子,孩子们的笑靥花儿般绽放。她们给孩子们辅导功课,教他们写作文。孩子们的求学意愿很强烈,但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却让她们隐隐担忧,他们需要更多更好地辅导。

  临走那天,有两个小女孩给纳木措塞了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姐姐,不要走。”看着那稚嫩而真挚的笔迹,纳木措心如刀割。瓦卡之行收获了太多感动,纳木措真的舍不得离开。这群孩子太需要外界的关心了,太需要有人来爱他们了。

  爱是一种修行。纳木措说,“付出爱的同时也是收获爱的过程,孩子们的善良和感恩让我汲取了满满的爱,给予了我生命的能量。在这种爱与爱的互动中,你会感觉自己的心灵是如此富有,生命也随之变得丰盈和饱满,我想这就是内心的一场修行和回归吧。”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纳木措不是第一次做慈善,她曾经爱心捐款,给藏区孩子寄衣服和文具;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她组织爱心人士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见到孩子们之后,她突然领悟,比起物质馈赠,慈善更加需要给予精神关怀。

  纳木措不是一个人在行善,像她这样的同程验客还有很多:秋趣、新疆九月、窝窝、蝶衣、心在遥远、天意使然等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人献上爱心。

  纳木措告诉笔者,瓦卡孤儿学校现在已经有46个孩子,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留隍公馆的利润支撑学校已经举步维艰。她呼吁爱心人士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资助,缓解学校的资金压力,从而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纳木措也希望大家多去看看孩子,多给他们写信,用润物细无声的温柔去抚慰他们的心灵。

  相信涓涓细流终将汇成爱的海洋,相信同程验客的爱心终将凝聚成一股力量,送孩子们一个彩色的童年,也让自己感受爱的芬芳。

  六一儿童节就快到了,纳木措希望更多的网友能去瓦卡孤儿学校看看孩子,为他们带去小礼物,给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编辑:高晓玲)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