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宁寺:那段铁血峥嵘历史的群体记忆
陈敬 米玛 王杰 丹增平措   发布时间:2014-07-14 14:43:00   来源:西藏日报


记者在乃宁寺血战发生地采访寺管会副主任平措热桑(左一)。摄影:米玛

  阿达工布兵一到,

  英军被砍成两段,

  乃宁寺院里的石板,

  变成了血水的海洋。

  这首民歌虽然简单,却极具画面感,浮现出铁血铮铮的意象。藏族民间歌曲大多或是抒情柔美,或是欢快奔放,这首作品实属特殊,却在西藏流传甚广。尤其是日喀则、江孜一带的百姓,更是几乎人所尽知。歌曲中的惨烈和激愤不平,都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乃宁寺虽然对旅行者来说名不见经传,在西藏却是大名鼎鼎。被称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曾在该寺生活、讲学,而藏传佛教很多著名的经诵、典籍都出自这个寺庙,因而地位很高。更为出名的是,关于闻名全西藏的美人朗萨姑娘的动人传说也是发祥于此。持续了100天之久的江孜保卫战至今仍然令人肃然,而这场战役中最为惨烈悲壮的一场战斗便发生在乃宁寺,史称“乃宁寺血战”。

  作为对这段历史的纪念,乃宁寺山门外矗立的一座巨大石碑上,用鲜红的色彩书写着“乃宁寺大血战英烈纪念碑”,用以悼念当年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在曾经鲜血流成海洋的乃宁寺的院子里,平措热桑轻声念诵着歌词。今年39岁的平措热桑是乃宁寺管委会副主任,15岁在乃宁寺出家。平措热桑说,对于这一带出生长大的孩子来说,乃宁寺在作为藏传佛教名寺的同时,始终都保持着一丝历史的沉重和决绝。“虽然说那个年代离我们实在太远,但从小就从口口相传的歌曲中知道了乃宁寺的过去。”

  平措热桑带着记者来到乌孜大殿门前。“这里就是最后决战的地方。”110年的时间并没有抹去侵略者的罪证,平措热桑指着乌孜大殿比辞典还厚的木门,门上清晰可见三四个弹孔 ,“这些弹孔就是当年侵略军留下的。”弹孔很深,如同用斧头凿出来的一般,不难想象当年英军子弹横飞的情景。“在当时的西藏,这样的火力实在是骇人听闻。相比之下,藏军手里的武器是非常落后弱势的。”就是在这种强弱悬殊的局势下,乃宁寺决战迎来了最后时刻。

  这个时候,平措热桑顿住了,他看到了一个摇着经筒缓缓走过的老人。平措热桑走过去,恭敬而亲切地和老人交谈了几句,然后对记者说:“这个老人家对乌孜决战的细节更熟悉,因为是听自己的祖辈亲口讲述的。我们从小就是听他告诉我们‘打英国人’的故事的。”

  在乃宁寺附近,人们习惯把“江孜抗英战役”和相关的事迹表述成“打英国人”。这里面并不包含任何国别歧视色彩,而是对那一段历史用更加直接和口语化的方式表述出来的群体记忆。平措热桑指着旁边的大树说:“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老一辈就是在这里跟我们说乃宁寺故事的。可惜现在这些老人一个个去世,剩下的并不多了。”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