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从此变了模样。
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签订,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和平进军西藏的序幕。
历经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英勇的十八军先遣支队、军直机关、独立支队先后于1951年9月7日、10月24日、11月26日胜利到达拉萨。
拉萨人民和西藏地方政府在东郊隆重举行了欢迎十八军的仪式。西藏地方政府各级官员、三大寺的活佛、堪布、藏军以及各界僧俗群众两万多人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到来,拉萨全城红旗招展,鼓号齐鸣,哈达纷飞,街道两旁,楼顶上下,人山人海,争相目睹这一盛大的历史场面。
当年拉萨的东、西郊现为拉萨城关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勤劳的城关区人民在拉萨市城关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推动了城关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共同谱写了城关区气壮山河、改天换地的历史诗篇。
一口井
在原十八军军直机关所在地——拉萨西郊有一口古井,传说为莲花生大师拐杖点击而成。
传说莲花生大师云游四海时,途经拉萨。那日,骄阳四射,把大地晒得像是蜕了皮,田地里的庄稼已是奄奄一息,牛羊躺在枯萎的草地上喘着粗气。大师慈悲心起,运起法力,右手拿起随身拐杖,左手遥指天河,他意欲用自己的法力打造一个万水之源,打造带给苍生幸福、甘甜的泉水。片刻,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天上豆大的雨点也随之降了下来。
可是,昔日守着圣泉,老百姓却喝不上甘露。十八军进驻这里之前,这里基本上就没有人家居住,是一片乱石荒滩,老百姓不要说饮甘泉,连苦水都很难喝上。
在部队服役25年后退伍到自治区党校任总务处副处长、73岁的次旺老人告诉我们,“过去我们生活在三大领主的压迫下,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是最反动、最黑暗、最落后的地方,世界上唯一的蝎子洞监狱就在拉萨。”“三大领主说:‘你们过的不好是因为你们命不好,我们过的好是因为我们命好’,这就是他们的哲学。”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苦水变甘泉。十八军战士不畏一小撮反动势力要把解放军饿死在西藏的险恶用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旧西藏政府手中高价购得这片不毛之地,他们决心在这里再造一个南泥湾。
十八军军首长张国华、谭冠三等身先士卒,开荒在前。据时任西藏军区直属政治处主任吴仲品记载:“到1952年6月底,拉萨驻军共开垦荒地2800亩、积肥250万斤、播种2500亩、修渠2070米、挖土43106立方米、筑防水堤1886米。”肥料的主要来源是布达拉宫广场前几百年堆积成山的垃圾粪土(消除后的空地初步形成了后来的布达拉宫广场),水源就是莲花生大师点的那口古井。
开荒种地不光解决了解放军吃饭问题,还给周围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旧荒滩变良田引来了许多藏族同胞来参观,他们来学技术、求指导。解放军免费给他们提供蔬菜种子,并派专人对他们进行指导。丰收了,藏族同胞不光能吃上饭了,还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藏族同胞笑了。从此藏族同胞改变了很少种菜的习惯。《解放西藏史》记载,有一位住在农场附近的农奴,在收获季节,每天坐在田边,双手捧着青稞,摸着几十斤重的大萝卜,眼含热泪对战士们说:“我们祖祖辈辈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庄稼。”为此,他天天为解放军祈祷祝福,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解放军给他带来的。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