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被称为“格萨尔的故乡”。近年来,果洛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征途。同时,果洛州委州政府站在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上,不断挖掘、抢救、整理丰富的格萨尔文化资源,保护众多传承艺人,利用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大力扶植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努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营造欣欣向荣的社会氛围。不久前,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主要媒体赴果洛采访,本报从今日起,将集中、全面地报道果洛藏族自治州在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各项新成就。
在果洛采访的几个日子里,每当汽车穿行在高原腹地那黄褐色的草原上,望着车窗外苍茫雄浑的大野,记者不断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英雄的史诗在这雪域深处传唱千年而不绝?为什么几乎每个果洛人都认定自己是英雄格萨尔王的子孙后代?
那天正午,记者站在地处甘德县下贡麻乡境内的玛域格萨尔文化中心洁净的院子里,被当地佛学院的尼玛奥赛引领着参观当年“岭”国将士们使用过的马镫、铠甲、长矛、盾牌,在那里,这些冷兵器皆精心置放在绛红色的织锦缎上面,兵器与织品、坚硬与柔软、冰冷与温暖静静地同处一室,显得那样的不同寻常,这使人的思绪一时飘得很远,记者耳边甚至传来战马嘶嘶的低吼,在那山梁之上,伴着一丝风的踪迹,渐渐远去……
果洛,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黄河发源地。境内山脉众多、河流纵横、地形奇异,风光优美。巴颜喀拉山绵亘南部,阿尼玛卿雪山逶迤正北,年保玉则山耸立在东南部。这里的山水因其峻美而圣名远播,这里的山水因史诗而壮美灵动。《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是世界口承文化研究的活化石。2006年,史诗《格萨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处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因其在史诗《格萨尔》中的特殊地位,被誉为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福地,是英雄格萨尔的诞生地,是史诗《格萨尔》流传千年的源,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是中国《格萨尔》文化研究基地。
担当了如此众多的头衔,玛域果洛在格萨尔文化方面的资源情况到底如何?史诗留存、传承现状与学术挖掘研究、保护弘扬的成果又如何?
主管文化的副州长尕藏才让说,世居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其中格萨尔文化就是最典型的,果洛的格萨尔文化具有原真性、原生性、群众性和活态化传承的特点。他认为,果洛格萨尔文化是伴随着历史文明进程而形成的区域文化体系,伴随中国藏族文化的传播、整合过程,在果洛所处特殊自然环境的烘托和当地群众的自觉传承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著名格学家降边嘉措也评价说:“果洛是《格萨尔》流传最广泛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山山水水都与史诗《格萨尔》有着密切的联系”。黄河贯穿果洛境内,绵延760余公里,从最西的玛多县到最东段的久治县,可以说,沿着黄河,《格萨尔》的风物遗迹、传说和人文景观比比皆是,而且独一无二。
今年9月,记者在去玉树采访的途中,午餐时间在果洛玛多县稍作停留,当时惊诧于当地水域的众多,时令已近中秋,草原上随便一处洼地,皆见清澈河水,像姑娘的明眸,闪闪发亮。彼时,并不知此地正是英雄格萨尔赛马称王的地方——阿玉迪。
在果洛,只要与人提起“赛马称王”,无人不津津乐道于英雄的壮举,甚至在遇有急事要离开时,也不忍打断说唱者们精彩的叙述。据了解,赛马称王是史诗《格萨尔》流传千年万里的源,赛马称王之地是英雄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根据史诗关于赛马称王之地的环境特点描述和现在玛多县黄河乡周边山川地名与史诗记载的一致性,学者们认为玛多县阿玉迪(黄河乡政府所在地)是格萨尔王赛马称王的地方。
与阿玉迪一样,格萨尔王遗址、遗迹在果洛地区可谓众多,譬如英雄的第一领地——玉龙森多,玛域岭国的两大标志——黄河、阿尼玛卿雪山,英雄格萨尔王王妃珠姆故居——嘉洛城堡,寄魂湖——扎陵湖、鄂陵湖、卓陵湖,上玛域十三岳、下玛域九圣山——岭国山水。上玛域十三岳,在地处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一一可数,尤其是当地人对十三岳的名称叫法更是与史诗中惊人的一致;下玛域九圣山除两座圣山外,均分布在黄河下游的甘德县和久治县境内。与上玛域十三岳一样,当地人对圣山的名称也同史诗一致。
有幸的是,记者曾在黄河源头驻足,那望不尽的水域在这个秋季润泽着记者的双眸,时令推移到冬日,又是在正午时分,在果洛达日县城附近的一座山梁之上,再望一眼黄河,挟带着浮冰的大河滚滚东流,义无反顾,而来到这高原腹地的一切,竟与一首史诗有关,竟与一位英雄有关,站在那清冷的山梁上,记者内心竟感到一种神圣的谕令,让我们走近玛域,去打量一眼那远逝的历史……
采访中了解到,果洛格萨尔文化主要由七个特色文化现象组成:传承活态文化现象、祭奉格萨尔王神山圣水文化现象、纪念格萨尔王文化现象、信仰格萨尔王文化现象、格萨尔文化的生活习俗化文化现象、格萨尔剧文化现象、格萨尔研究文化现象。而这些文化现象,无一不基于果洛独有的风物遗迹、活态多样的传承类型、学术研究与专门机构的设立当中。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