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强巴遵珠(右)在向顾客介绍藏纸产品 摄影:段敏
藏纸是藏民族特有的文化产品。历史上,每个时代均不乏藏纸造纸大师涌现。强巴遵珠,就是当代著名的藏纸造纸大师。都说:三十不学艺。但年过三十的他,游历整个藏区,遍访各地藏纸造纸艺人,拜师学艺。期间有过失败,但他从不气馁,每一次经历都当成是成功的铺垫,最终他成功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造纸技艺传承人。不仅如此,强巴遵珠还热心公益,他创办的西藏第一所民办福利特殊学校,不仅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众多合格人才,还培养了许多民族手工业佼佼者。
秋日的拉萨,晴空万里,天蓝如洗,煞是漂亮。
在拉萨市曲米路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内,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位老人在高兴地玩耍着。孩子们亲切地称老人为“爸啦”。
老人叫强巴遵珠,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创办者。
强巴遵珠不仅爱孩子,还十分热爱西藏传统手工艺,他拥有众多头衔:“鞋王”、“工艺美术大师”……但在众多称号中,他最喜欢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6年,强巴遵珠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造纸技艺传承人,这令他高兴万分。
9月23日,当记者慕名前去拜访他时,四川民族出版社编辑嘎尔玛泽朗正在和他商谈合作事宜,准备用他们生产的藏纸印制一批高端书籍。
听了我们的来意,双方都非常高兴,嘎尔玛泽朗还热情地给记者当起了翻译。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古老的藏族造纸技艺,试图解开她的奥秘。
游遍整个藏区,遍访藏族藏纸艺人,只为学习传统造纸技艺
实际上,在学习藏族造纸技艺之前,强巴遵珠已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了。
由于制靴技艺精湛,人们尊称他为“鞋王”。因为拉萨市场上的旅游纪念用品藏靴中,60%均出自强巴遵珠之手,可以说他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
虽已成名,但强巴遵珠并不甘心于此,他心中还有一个久未实现的梦想——学习藏族传统技艺:造纸。
强巴遵珠告诉记者,藏族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民族。很早以前,藏族就学会了造纸技艺。雍仲苯教创始人东巴辛绕在苯教经典《金光珍宝》这样写道:“蓝褐·靛蓝纸玉纸泛青光,夺目金粉做书写,虔诚供养念诵之,邪魔晦气皆降服,三世转法觉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蓝褐玉纸泛碧光,炫目白银做书写,虔诚供养念诵之,邪魔晦气皆降服,三世转法觉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采纸珊瑚泛红光,青色玛瑙做书写,虔诚供养念诵之,邪魔晦气皆降服,三世转法觉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蓝褐玉纸泛蓝光,海贝黄铜做书写,虔诚供养念诵之,邪魔晦气皆降服,三世转法觉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海螺结纸泛白光,六珍草药做书写,虔诚供养念诵之,邪魔晦气皆降服,三世转法觉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由此可见,早在东巴辛绕之时,藏纸就已经存在了,且种类繁多。
这么多的派别,从哪一派开始学起呢?这让强巴遵珠很是苦恼。
最终他决定照葫芦画瓢,自己实验开来。
闭门造车终究不行,失败后的强巴遵珠并没有气馁。他决定遍访名师,博采众家之长,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藏纸。
图为强巴遵珠(右四)在和徒弟探讨藏纸制作技艺 摄影:段敏
从1990开始,强巴遵珠带领一帮人奔赴拉萨市尼木县、林芝地区朗县、昌都地区芒康县等地遍访民间造纸高手,拜师学艺。甚至还走出了区外、走出了国门,为了学好藏族造纸技艺,他跑到四川甘孜德格印经院仔细考察当地藏纸制作工序;远赴尼泊尔,同当地造纸艺人交流心得。
强巴遵珠被这些造纸艺人的品德深深感动,他们总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奉献出来。这其中,强巴遵珠记忆最深的是尼木县的果果艺人。
当强巴遵珠找到果果时,老人已年近古稀。但老人不畏年高,亲自上阵,逐一示范每一个程序,一丝不苟,让强巴遵珠叹为观止。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最终,强巴遵珠将采访整理成册,冠名《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与世人分享。
强巴遵珠告诉记者,生产藏纸的主要原材料都是青藏高原上的植物,主要原料有:白芷叶、沈皮香、瑞香狼毒、萨玛树、绰瓦树、大麻、托木等。但材料也有优劣之分,以白芷叶为最佳,瑞香狼毒最次。当然还有其他原料,但多是辅助和补充材料。
“并且各材料配比各有秘方。我当初失败就失败在不知配比上。”强巴遵珠颇为惋惜地说。
热心公益,创办福利学校,培育传统手工业爱好者,只为传承传统技艺
强巴遵珠瘦高个,皮肤黝黑,浓眉一皱,有时还令人生畏。
不要被其外表所怵,其实他为人十分温和善良。
强巴遵珠有一个悲天悯人的梦想:希望天下所有的残疾人都能拥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为此,他于1993年创办了西藏第一所专门培育残疾青年和孤儿的学校——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
实际上,早在1982年强巴遵珠担任拉萨市城关区鞋业一厂厂长不久,他就有了办学的想法。为此,他于1990年将厂名更名为城关区残疾福利民族手工业综合厂。为了办学校,他更是动员全体职工拿出了省吃俭用积累的40多万元现金。
强巴遵珠告诉记者,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西藏,也有的来自青海、四川藏区,藏、汉、回等民族都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先后救助了312名学生。2013年,他们作了统计,312名孤残学生中,考入大学33人、高中14人;已毕业有可靠生活来源的画师15人,懂双语从事导游、翻译的14人,从事缝纫职业的28人,参军1人;推荐到居委会当保安的1人,转送到其他学校的10人。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继承了强巴遵珠的“衣钵”,做起了藏纸。
“现在跟我学做藏纸的一共有8个人,并且他们中有几个已是藏族造纸的高手。”强巴遵珠高兴地对记者说。
令强巴遵珠高兴的是,2012年,他的弟子米玛、丹增赤烈到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举囊括了个人金奖、集体金奖、藏纸材料金奖、操作技能金奖4个大奖。
弟子们得胜之时,强巴遵珠着实高兴了很久,高兴多年的付出终于结了果;高兴弟子们终于能扬眉吐气、挺胸做人了。
在高兴之余,强巴遵珠也坦言,现在藏族造纸技艺传承还是后继无人。他说,现在真正爱藏族造纸技艺的人还是不多,学技艺没有对技艺的爱不行。他呼吁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藏族造纸技艺传承中来,共同传承好这一古老技艺。
推陈出新,革新技艺,创新产品,只为将传统藏族造纸技艺发扬光大
目前,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彩泉牌藏纸已有100多个品种,有仿牛皮的,有仿彩绸的,有各种规格、克数的。但强巴遵珠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藏纸生产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
强巴遵珠告诉记者,藏纸制作方法独特,价值含量高。他对蓝褐纸尤为称道:“黑矾加热冷切后,除去杂质,将未出蒸汽的泽漆与硼砂混合用纱布过滤,然后加入多量的酸麦酒和少量的硼、黑矾混煮熟后冷却,再将藏青果捣碎水煮后用纱布过滤将两种液体混合。然后将纸张浸入其中,如纸张变色即为上品的蓝褐纸。”
虽然已经掌握了蓝褐纸的制作技艺,但强巴遵珠表示对蓝褐纸的研究还会继续下去。他就是这么一个要求严格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强巴遵珠总结藏纸有十大特点,一、存放时间长,不会虫蛀;二、外廓不会虫坏或鼠咬;三、不因时间长而损害;四、书写字迹不会模糊;五、容易搬运和藏至高阁;六、质地柔软;七、墨汁不易渗透;八、坚硬而具有光泽;九、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没有副作用;十、废纸也可回收利用做成工艺品。“如达不到这十个要求,就不是好的藏纸。”强巴遵珠说。
随着对藏纸研究的不断深入,强巴遵珠带领核心技术团队研制出了兽皮纸、树皮纸、锦缎纸等新型产品。
讲着讲着,强巴遵珠拿出一幅图让在座的辨认。我们看了后,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兽皮。
听完我们的回答后,强巴遵珠笑了。他告诉我们,这个图叫《罗刹图》,西藏的寺庙里都有这样的画。这个图案一般都是画在一些动物皮上的。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尝试着用我们生产的一些藏纸来做,效果很好,肉眼很难看出。只有摸了过后,才知道它是纸,看起来的感觉它跟皮质差不多。
虽然现在公司的产品不仅广受区内消费者青睐,有些产品还销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但强巴遵珠还是不满足,因为他们生产的藏纸虽然品种众多、质量也好,但成本太高,难以推广。
这也是这次嘎尔玛泽朗此行来的目的,希望他们能降低生产成本,好让双方合作尽早达成。
强巴遵珠坦言,技术革新仅靠公司一家的力量难以完成,他希望政府能对藏族造纸技术革新给予支持。
记者观察:
强巴遵珠不仅是一名能干的工艺美术大师,更是一名出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开创的“公司+学校”的传承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能带的徒弟也是有限的,但能把众多能人整合到一块就不同了。这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全新的综合,其势必会发挥巨大的能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原标题:强巴遵珠:用藏纸书写灿烂人生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