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琛和她的第二故乡
   发布时间:2013-12-26 14:10:00   来源:西藏商报

  原标题:李俊琛和她的第二故乡

  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只是旅游、探险、猎奇诸如此类的字眼。然而对于新中国第一批进藏女兵李俊琛来说,西藏就是她的第二故乡,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情感与故事。当年,李俊琛以一支反映军民鱼水情的舞剧《洗衣歌》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她将那些在西藏的日日夜夜,那些情感与故事,用亲切的语言传达给世人。


李俊琛

  通往世界屋脊的天路

  1949年,13岁的李俊琛加入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成为一名文艺女兵。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西藏。李俊琛所在的十八军辗转来到四川,肩负起抢修川藏公路的任务。15岁从四川出发,边走边修,到西藏的时候,李俊琛已经19岁了,这条通往青藏高原的路,李俊琛走了整整四年。

  “那时艰苦的环境是现在不敢想象的。当时没有先进的设备,主要装备就是铁锤、钢钎、十字镐。整个过程全用人力,用手抬、用肩挑,整条川藏公路全是用解放军的一双双手修起来的。有一次修到雀儿山的时候,这座山海拔差不多5300米,几乎全是板岩和冻土,当地有个‘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说法,战士们只能用十字镐刨,刨下去的都是白茬、白印。无论怎么拼命刨也很难刨开坚硬无比的冻土。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从山下找来树枝,在冻土上生起火堆,融化一块刨一片,融化一块再刨一片,路就这样一点一点刨出来了”。

  李俊琛当时在部队里个头最小,总是排在队伍最前面。战友们给她取了个绰号“李头”。年龄虽小,但她从没有拖过队伍的后腿。因为是文艺兵,所以在行军时,除了和战友一起修路外,李俊琛还要背着几十公斤重的道具;休息时,要为战友们表演节目。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走路都很困难,更别说是唱歌跳舞了。李俊琛回忆道:“我们爬山的时候那真是手脚并用啊,大口喘气的声音就像拉风箱一样。等到了山顶,嘴皮都裂开了。因为肺出血,咳出的痰都是红色的。有一次战士们为了慰劳我们文艺兵,烧了一锅开水,给每人盛了一碗。因为太渴了,我就端起来喝了一口,但抬头的时候,发现其他人都没喝,大家又把水倒了回去。当时真是舍不得喝啊,在那么高的地方,水太宝贵了,是用来救命的。我喝了那口,心里特别内疚,觉得自己怎么就那么不自觉。战士们也口渴啊,就这样,大家都把水留给最需要的人。”

  “从四川到西藏那段路,因为地质脆弱,泥石流、塌方随处可见。夏天,有时候刚修好的一段路,山洪来了就冲得一塌糊涂,只能重修;冬天,零下四十几度,海拔高,帐篷不够,很多人只能挤在一顶帐篷里相互取暖,即使这样,还是被冻得整夜睡不着觉。因为高原气压低,吃的全是夹生饭。几乎每一公里我们都会有一位战士牺牲。”说起当时的事情,李俊琛说那些画面历历在目,就像放电影一样,估计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就这样经过四年的风餐露宿、摸爬滚打,李俊琛终于来到了西藏。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坚强的战士。到达拉萨的时候,李俊琛以为自己到了天边,心里琢磨着走了这么久,这么远,一定回不去了;干脆把心一横,准备与西藏“长相厮守”。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