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学行相应”的藏学诗情
   发布时间:2012-11-26 14:15:00   来源:人民网

  不久前,王尧先生的众多弟子和再传弟子齐聚一堂,以隆重而温馨的方式,庆贺他从事藏学事业60周年;同时,恰逢他的藏学文集全套出版面世。弟子们奉上洁白的哈达和美好的献辞,表达对耄耋之年的师尊成就和风范的尊重。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藏学值得纪念的一刻。

  置身庄岳 遍知雪域

  王尧早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中文系,1951年进入中央民族学院研习藏语和藏文,自此投身于藏学研究和西藏文教事业。他的导师于道泉是中国现代藏学的开山祖师。他念兹在兹的学术持守,正是于道泉所倡导的“置身庄岳,事半功倍”的治学思想,此说喻指环境对于语言学习不容低估的影响。当年在北平时,于道泉为了跟喇嘛学习藏文,在雍和宫一住就是几年;后来负笈巴黎,他为了迅速通晓法文,竟移居不见华人踪迹的地区。

  谈及于先生的教诲,王尧曾经这样追怀:“这就是我后来(20世纪50年代)进入贡噶雪山的贡噶寺师从贡噶活佛的原因,也是我曾经着意搜集、翻译藏族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民间戏剧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贡噶山求学期间,他将西藏最负盛名的训世哲理诗集《萨迦格言》译为汉文,随即在《人民日报》连载了近两个月。

  在藏族同胞中间长期生活,培养汉藏民族的亲密感情,这便是王尧素所秉奉的“学行相应”的理念。他曾经十余次深入藏区,遍访山川胜迹、古刹庙堂、农牧宅帐,在苦乐中获得有关西藏的渊博知识。这使他的藏语毫无生涩的书卷气,著述却具足地道的真精神。他的名著《吐蕃金石录》正是酝酿于碑版摩挲与行囊纸笔之间。同时,他与西藏各界民众结下了水乳交融般的情谊,并曾多次为十世班禅大师、阿沛·阿旺晋美等僧俗上层担任翻译。藏族友人亲切地在他的藏名“旺杰”之前冠以“通司”(译者)二字,以此表达对他诚挚的赞许和尊敬。

  骋怀纵笔 通摄汉藏

  王尧是极具诗人情思和文学天赋的人,他的作品大都立意广远深湛、落笔缤纷有致。他将自己平生主要藏学论著的结集,视作“回馈社会,仰报师友”的一份文化使命。五卷本的《王尧藏学文集》,无疑是当代中国颇具宏伟气魄和精神气度的藏学著作之一。其中所涉论题,常将汉学与藏学两大领域自然铸为一炉,且每每切中问题的究竟。

  敦煌藏文文献的释读和研究,曾被共许为最能检验藏学家学术水准的一个领域。上世纪80年代,国内藏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之一,便是以王尧为代表的学者对敦煌藏文写本的译释。他在磨难中以心血译注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连同其他那些在没有现成古藏文辞书可依的条件下完成的译品,至今仍以平妥圆融、风雅宜人而享誉士林。汉藏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王尧以其博学深观,考出南宋末代皇帝入元以后,流寓西藏萨迦寺为僧、成为娴通藏文的译师,后又蒙冤罹难、遗恨千古的传奇史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更是孜孜以进、勇于变法,毅然将主要精力转向对于汉藏文化交流的探究,治学境界更臻开阔宏大。譬如,他对藏译汉籍名著和故事,以及藏文化中五行和八卦思想的考察,概皆展现出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