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宗教艺术

[建筑]藏传佛教密宗神像赏析

们发延   发布时间:2009-07-01 15:25:00   来源:西藏文化网

  三、藏传佛教密宗神像的宗教文化内涵

  藏传佛教密宗神像别具一格,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具有广泛深刻的象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

  密宗神像是藏传佛教中地位最高、功能最大的一类佛本尊像。弟子修习的最高次第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修习所依本尊便是密宗神像。藏传佛教强调修习本尊,提倡通过身、口、意三密与本尊相应的修习方法而达到“即身成佛”的极至。即修习者选择一尊神像来修法,这种选择依修持者的心性和投缘而定。其身、口、意同本尊的身、口、意一致,结本尊手印,念本尊真言,观想本尊于对面虚空,放光罩住自己,再移到自己头顶之上,放大光明,与自己融合为一,学本尊就成了本尊,一切言行举动均与本尊一模一样,本尊即我,我即本尊。因此,本尊代表人体功能像,是炼养的楷模。

  密宗神像大多为双身、裸体、面容凶恶,并呈男女拥抱姿势等艺术形象出现。根据藏传佛教密宗说法,他们表现的是佛教悲智和合与理智不二的最高佛理,是密宗无上瑜伽修法中所尊奉和依止的重要修法本尊。双身佛是镇压的象征。用凶猛的力量把异教徒俘虏提到手上,踩在脚下,表现大愤怒、大无畏、大胜利的英雄气概。此外,神像的单、双像裸体,象征脱离尘垢界。双像拥抱,男的代表方法,女的代表智慧,两者合一即为方法与智慧双成之意。它代表了佛教僧侣追求“圆满具足”之理想。

  另外,每尊密宗神像的艺术形象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包含着宗教文化内涵。“大日如来”是一切万物的法体,集一切众生及诸佛教如来心性于一身。象征万德圆满,光明遍照。

  “金刚持”象征“大无畏,大愤怒”,表示金刚部菩萨摧魔敌之坚毅智力。

  “大威德金刚”的9头表示大乘佛教的9部经典;2牛角表示佛教真俗两种谛理;34只手加上身、口、意三业表示佛教修行的三十七道晶(八正道、四智、四精进、四禅定、五根、五力和七菩提分);16足表示十六空;左足踩人兽8物表示八种成就;右足踩8禽象征八种自在;裸体表示脱离尘垢,座下莲花象征脱离轮回;莲花上红日表示心如太阳当空,遍知一切。

  “胜乐金刚”的全身特征都具有象征意义:站姿和莲花座,表示出离尘世,莲花上的太阳象征光明普照、遍知一切;4头分别表示增益、息灾、敬爱和降伏四种事业和功德;每面3只眼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头骨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上方的半月代表人的幸福;头顶的双金刚表示方法与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无畏和勇猛;长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经典;12只手象征克服12种缘起的方法。

  “密集金刚”主尊象征佛教最高谛理。3头表示慈悲和息灾降魔的功德;5花瓣冠象征五佛或五菩萨;手持的杵铃象征方法和智慧双全;手持的法轮和宝珠象征佛法不变和所求成就;手持的匕首和莲花则分别象征割。断一切无明和体性清净。

  “时轮金刚”的五彩光线象征佛体;4头的蓝、黄、白、红等颜色分别表示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事业,象征功德圆满;面上3目象征洞察一切;手所持物,表示主尊的智慧和大愤怒、大无畏之威力。

  “欢喜金刚”头顶上的双金刚张开大嘴,露出姿容是“大乐”(法喜充满)的象征;胯挂人头,足下踩人表示降伏邪恶与无明;其明妃右手拿月形刀表示割断有情。

  “马头金刚”的红色头象征无限的幸福;白色头是安祥的表示;蓝色头代表愤怒;这三种颜色还表示人死后的三个阶段,每面三张嘴代表9种神态:前面的表示愤怒和安静,背景是幸福;右边表示欲望,背景为安静;左边表示安静、欲望,背景是愤怒,因此他又称“九态将军”。手持金刚表示专心一意;手持骨棒和短枪象征将军的英武;手持的匕首象征智慧锐利,手执的绳索表示善恶一切都能消除殆净。弯曲的4腿象征方法多样化;伸着的4腿象征智慧自由;足踩蛇则是降伏龙王的象征:

  “大黑天”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个重要神像,他具有四种保护众生的功德:①能在战争中保护那些祈求的众生;②能保护众生食物丰足;③能赐予贫困者福德;④能守护亡者坟墓。他身上的蛇饰物表示对龙王的降伏,同时象征恐怖和愤怒。身上的象皮表示驱逐无明。

  “吉祥天母”的竖发表示愤怒;狮子耳环象征听佛道;蛇耳环是愤怒的记号;脐上的太阳象征智慧;手持盛血的人头骨碗象征幸福;座下人皮和人头象征异教徒被降服。

  “殊胜黑如迦”的紫红色身体象征愤怒。

  “金刚橛”象征佛法像“金刚橛”一样无坚不摧,所向无敌。

  “大轮金刚手”的艺术形象表示佛法伟大,威力无比,一切外道邪魔都将踩于脚下。

  “不动金刚”意为誓愿,决心不动摇。

  综上所述,藏传佛教密宗神像种类多样,不同类型的神像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不仅具有鲜明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包涵着独特的宗教文化特征。鉴赏、分析和研究这一藏传佛教文化遗产,对于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僧侣生活,弘扬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都有极大的助益。

 

(责编:鹤喆)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