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从表现手段上看,它们都借助形象表达自身
哲学意识——感觉的、直觉的、表象的意识中的方式。理念是黑格尔哲学的中心思想,这里我们先不去探讨他的哲学命题,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即艺术与宗教同哲学不一样,它们离不开具体的感性来表达自身。文学艺术以形象来表现生活,并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寄寓在具体的形象描绘之中,这是文学艺术的根本特征。宗教(指人为宗教),就其本质来说,它本应该摈弃感性形象,因为从宗教眼光看,神灵具有无限性的特点,用物质手段无法描绘神灵形象,如果用感性形象表现神灵的话,本身就意味着将精神降到了物质,将无限变成了有限。若把神灵感性化、形象化,便是对神灵的亵渎。所以,犹太教“十戒”中有“不可崇拜偶像”的戒律,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早期的佛教也禁忌直接表现佛陀,“十诵律”里就有“佛身不可造”的记载。但理论同实践往往是矛盾的,宗教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发现,形象的直观性、可感性、生动性易为读者、听众所接受,是宣传宗教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宗教圣像以及有关神灵故事的雕刻、壁画、文学故事应运而生。这些形象化手段,对宗教的宣扬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拜占庭神学家大格列高利曾直言不讳地说:在教堂里使用绘画和雕塑的诸多形象,为的是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们朝壁上一看,至少就能读到他们在书上无法读懂的内容。实际上,现今流行于世的宗教,除了一些教义宣讲之外,大都通过生动的故事等形象进行传教。由于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佛本生故事》等宗教经典,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学成份,为宗教用形象手段,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宗教的形象性,将宗教教义、宗教人物、宗教故事融为一身,成为一种特有的宗教艺术。这种宗教艺术,为非宗教信仰的欣赏者们,也同样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但我们应看到,宗教形象与艺术形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其主要差别在于:艺术形象具有生活现实本身的特点,以及生命变化的特点和人的个性化特点。文学艺术中的人物形象,是按照人物自身的逻辑能动地发展着,并不断趋向完整和深化。而宗教形象,主张遵循固有的模式,反对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对神灵形象的塑造,经典上都有十分具体的规定,如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塑造,必须依照佛经上所谓“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的规定塑造。因此,宗教神灵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虚幻的象征。这种缺少现实性格的抽象化的神灵形象,限制了艺术家们创造个性的发挥,使宗教神灵形象,趋于类型化。
其五、从探究的对象看,它们都注重对人的研究
文学艺术是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本体,文学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必然把社会中的人,作为自己反映的对象。因而高尔基提出了“文学是人学”这样一个不朽的命题。由于“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因此,文学艺术对人的研究,又有别于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对人的研究,它要对人进行整体地把握,特别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注重表现人的自我意识。艺术家们用心血塑造的优秀的艺术形象,都是为了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探求和展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丹麦文艺理论家勃兰兑斯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宗教的探究对象,说到底也是人,是对人灵魂和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据说在古希腊的德尔裴神殿里,高高地悬挂着一条箴言:“认识你自己”。认识人自己,是宗教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对人自身进行认识和探究的行径,从人类发展史上看,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人与动物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人有自我意识,能够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探究人自身的生命意义。为此,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宗教的价值在于寻求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人类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企望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探求灵魂的永生不灭,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这是人类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以来,所致力探索的一个基本问题。宗教的产生,即是人类的这种探索、追求的反映。
宗教虽然以神灵和通往虚无缥缈的天国为出发点,探讨神和人的关系,但实际上却落脚于人间社会,探究的仍是现实中人的行为。因为毕竟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神灵不过是人的代言人,是理想化了的现实中人的形象。宗教表现得最有说服力的地方,则是在上帝那里实现人性的地方。在各种宗教里,几乎都有善待父母、要行善、互相帮助、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言行一致、秉公作证、不贪婪他人财物等戒律,这些戒律,与社会道德是相一致的,是对现实人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宗教的道德观,是主张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但宗教的戒律,在于为“进天堂”而实行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宗教的动机与现实生活的人性动机,还不能完全等同。在阶级社会里,靠宗教的道德观,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在阶级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的关系。但从宗教的出发点来看,宗教是在寻求对人类自身本质的认识,在这一点上,与文学艺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因为如此,文学艺术里的人物,常带有宗教观念,而宗教中的神灵,又常具有人性的特点,使宗教与艺术纽合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