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凌晨,当金色的朝霞从东方的雪山之巅显露的时刻,在号称世界第一大佛寺拉萨哲蚌寺后山高高的崖壁上,将展挂一幅巨大无朋的缎制释迦牟尼佛,辉煌壮丽,妙相庄严,承受着雪山红日放射的亿万道金光。这是一年一度的哲蚌雪顿节开场仪轨,也是夏日拉萨的一大景观。
信徒香客如潮涌至
1987年夏秋之间,我和刘魁立、刘晓路先生应约给拉萨民间文艺讲习班讲课,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同志告诉我们:“哲蚌寺山上‘展佛’,始于五世达赖时期,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今年的‘展佛’活动更热闹,有十几个藏戏、歌舞队来庆贺。他们想去看的话,协会可以提供一辆汽车送你们上山。”我们当然求之不得,连声说:“谢谢!谢谢!”
天还未亮,汽车载着我们穿过拉萨弯弯曲曲的街道,从布达拉宫脚下一直往西驶去。街道两侧家家户户灯明火亮,居民一拨一拨地从屋里涌到屋外,从屋外涌到街头,汇成熙熙攘攘的人流,浩浩荡荡地朝哲蚌寺方向流去。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但能感受到整个气氛的神圣和亢奋。各路人流汇集到哲蚌寺山下的唐巴村附近,自然而然地减低了速度。因为人们从这里开始登山,山路狭窄而盘曲,只能成一路前行,汽车也要通过检验,只有少数持特殊通行证者才能开到山上去。于是,车声隆隆,人声鼎沸,你呼我喊,此起彼伏,轰隆轰隆的声音,震撼着拉萨河谷的夜空。当我们爬到哲蚌寺前时,回头东望,曙色微朦中,从拉萨到哲蚌寺的大道上,是人的河、车的河、灯的河,源源不断,都是来看“展佛”的人们。
抬出卷轴像似长龙
群峰还在晨曦中若隐若现,数以万计的信徒香客,早已云集展佛崖下,引颈盼望。突然,南面不远的三层神宫楼顶,僧人们吹起银号角,沉洪有力的音响,沿着峡谷往上传播。号音传到哪里,哪里便燃起香草香树,紫烟冉冉升起,掩映着坡谷,弥漫于天宇。沸腾的人声停息下来,连调皮的孩子也变得格外安静,他们知道,神圣的时刻已经来到。很快,几百个身披紫红袈裟的僧人,两个一排,抬着卷曲成捆的缎子佛像,从前面提到的三层神宫鱼贯而出,他们的步伐惊人的整齐、动作惊人的迅速,沿着高低起伏的山路,朝很高很高的崖壁上走去,好像一条白色的长龙,在彩色的空间里飞快地游动。聚集两旁的信徒香客,纷纷挤向前去,撒糌粑,献哈达,用额头顶礼佛像,有的乘机加入“抬佛”行列。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多积一份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