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教四大圣地
①佛陀诞生处——蓝毗尼
蓝毗尼是梵名,意译为花果等胜妙事具足、乐胜圆光、解脱处、可爱、花香、断、灭、盐。位于东印度之林苑,地处古印度拘利与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亦即佛陀诞生处。据经典记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娶拘利国天臂城主之女摩耶为夫人,摩耶夫人年45岁有孕,于蓝毗尼园中无忧树下,自右胁产悉达多太子。该圆曾荒废一时,直至阿育王石柱被发现后,始知其为佛陀的故迹,乃悉心加以保护管理。蓝毗尼位于今尼泊尔境内,近年,尼泊尔政府已予修复。今园址(东西约30公尺,南北20公尺)内有方形的浴池、塔基数座及赤砖的堂宇。堂宇称为鲁穆米迭祠堂,其内部正面壁上有摩耶夫人石雕像,为笈多王朝时代或其后的作品。
②佛陀成道处——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摩诃菩提、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南部伽耶市近郊7公里处的布达葛雅,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竭陀国伽耶城南方的优楼频螺聚落。据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的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所以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
伽耶城于中世纪为婆罗门教徒所拥有,为与婆罗门教徒之伽耶城区别,特将佛成道的圣地称为佛陀伽耶,而与佛陀之生处(蓝毗尼园)、初转法轮处(鹿野苑)、涅槃处(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并称为佛陀四大圣迹。佛陀入灭后,历代纷纷在此地起塔供养,建造精舍伽蓝,虽屡遭毁坏,迄今尚存多处遗迹。
③佛陀初转法轮处——鹿野苑
鹿野苑,为释尊成道后初转法轮之地,即今之沙尔那斯,位于今印度瓦拉那西市以北约6公里处。关于地名的由来,诸说纷异,《出曜经》卷14以此地乃诸神仙及得道五通的学者游止之所,非凡夫所居,故称之为“仙人住处”;又谓昔有婆罗奈国王游猎至此,网鹿千头,经鹿王哀求以日送一鹿供王食用,王始放群鹿,故地名“鹿野苑”;《大毗婆沙论》卷183博采众说,以佛过去世为最胜仙人,尝于此地初转法轮,故称“仙人论处”;以佛未出世或出世时,恒有诸神仙住此不绝,故称“仙人住处”;以昔有五百仙人飞行空中,至此处见王的女,发欲心而失神通,遂坠于此,故称“仙人堕处”。此外,《大唐西域记》卷7以鹿王为代有孕之母鹿舍身就死,因而感动梵达多国王,使王释放群鹿,并布施树林,而称之为“施鹿林”。
鹿野苑自阿育王起,即备受景仰崇拜。8世纪初,玄奘西游时,此地层轩重阁,连垣周堵,垣中有高约70米的精舍,其西南有阿育王所建高23米的石柱,石含玉润,鉴照映彻,僧徒千余众,为最隆盛的时代。至13世纪顷,遭到印度教徒的蹂躏,尽成废墟,今仅存周壁镂刻右旋字之二层圆塔一座,及以铁栏围护的半截阿育王石柱等,供人凭吊。
现今鹿野苑中,寺院林立,有中华佛寺(华裔李俊成创建)、缅甸佛寺、摩诃菩提协会、印度教古物保存所、耆那教教堂,与佛教古物馆等。其中,佛教古物馆藏有千年佛像及各类法器、石柱,均系佛教珍贵的遗物。
④佛陀涅磐处——拘尸那
拘尸那全称拘尸那揭罗,中印度都城名,乃佛陀入灭之地。此城位于佛世16大国中的末罗国,系末罗种族的领土。据《法显传》载,自佛生处的迦毗罗卫城东行五由延,入蓝莫国,自此东行七由延而至灰炭塔,更东行十二由延至拘夷那竭城。成北西连河边的双树间,即佛陀涅槃处。又据《大唐西域记》卷6载,此城周围十余里,城郭颓毁,邑里萧条,居人稀旷。城东北有无忧王(阿育王)所建的佛塔,西岸建有精舍,内有如来涅槃像。
拘尸那揭罗附近尚有准陀的故宅,如来修菩萨行时的救火处、救鹿处、贤善得道处、金刚力士地放杵处,以及诸天停金棺七日供养处、佛母哭佛处、佛陀荼毗处、八王分佛舍利处等遗址。此外,据新罗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载,常有禅师洒扫佛塔,每年八月八日僧尼道俗皆诣该处,大设供养,为印度八大灵处之一。我国法显、玄奘西游时,皆曾至其地巡礼圣迹。
于迦斯阿的西南方发现一堂宇,成为涅槃堂,堂中供奉巨大的涅槃像,其上的铭文刻于5世纪时。又于涅槃堂附近发现古泥印、铜板等,泥印上刻有“大涅槃寺”等字。故一般主张迦斯阿为拘尸那揭罗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