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改革开放30年来,隆子县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锐意改革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隆子人民的精神面貌、隆子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年来,隆子人民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隆子历史上生产力发展最快、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辉煌成就历历在目。
数据表明,隆子县2008年与1978年相比,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净增89倍多,本级财政收入增长30多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21.86倍,大量统计数据以数学精确性无可争辩地证明,隆子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翻了几番,衣食住行用的水平都有了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居民电话、电脑和多种家用电器都是从无到有,迅速普及。30年来,隆子经济发展之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快、幅度之大,是举世无双的,也是广大群众30年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隆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为此,我们今天特推出山南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隆子县特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翻开了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回眸30年,隆子县委、县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山南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在湖南省尤其是常德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化各项改革,全县经济、社会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整个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改革开放滚滚向前的潮流中,34000隆子人民紧扣时代律动的脉搏,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气魄演绎了一曲曲雄浑激越的乐章,写就了一段段改天换地的辉煌。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增长迅速,总量不断壮大。2008年,全县GDP预计达19279万元,人均GDP预计达5600元;各项税收完成预计976.21万元,比1980年10.89万元增长了89倍多;农行隆子县支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6408万元,而1978年各项存款余额为9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785万元,多种经营收入为6315万元、全县个体工商户709户,注册资金达2124万元,从业人员911人。2008年(截至11月底),本级财政收入达到550万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30多倍;农牧民人均收入预计达3267.15元, 是1978年的149.44元21.86倍……
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强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不断推进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从而极大地加快了农牧区经济发展步伐。尤其是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黄牛改良,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文明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使隆子县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注重稳粮、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2008年,全县粮经饲比例为51比22比27,粮经饲比例逐渐趋于合理。积极推广种子优良工程,引进种植的优质种子“藏青320”等喜获丰收,2008年,粮食产量为1.6万吨,油菜籽产量为817.5吨。按照“稳定发展草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重点发展城郊畜牧业”的原则,大力推进和巩固黄牛改良成果,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的同时,加大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切实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2008年,隆子县牲畜总头数为88474头(匹、只),牲畜出栏率达37%,牲畜出栏开始由传统的冬季出栏向四季出栏、直接出栏向肥育出栏转变。
通过30年的发展,隆子县改良黄牛已遍布区内各个角落,全县共建有24个黄改点,覆盖43个行政村,村庄覆盖率达到52%。全县有黄牛15740头,其中改良黄牛12591头,改良率达80%,尤其是隆子河谷一带基本达到户户拥有改良黄牛,实施了隆子镇黄改整乡推进,黄改率达到了100%,黄改收入已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6%。黄改经济效益斐然,今年全县共出售种牛、优质乳牛、肉牛共计8492头,创收1783.32万元;出售酥油、奶渣、鲜奶等4.6万公斤,共创收121.9万元。
工业高速发展 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前,全县几乎没有工业经济。近几年,随着“工业富县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县工业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对矿山进行整改,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实施科学开采,统筹规划。
2006年成功引进西藏华钰公司开发扎西康矿产资源,结束了隆子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的历史,投资2183万元建设了日处理矿石300吨的选矿厂。2008年,该公司又投资将近9000万元,上马选矿厂二期扩建项目,该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日处理矿石的能力将由现在的每天300吨提高到2100吨,年销售额可达3亿元,利税达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优势矿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本级财政实力,2007年华钰公司上缴税收537.15万元,占当年全县税收878.6万元的61%。同时,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潜移默化中也改变着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经济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发展协调性增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截至目前,隆子县共有1所初级中学,10所中心完小,47所村教学点。全县在校小学生2992名,中学生155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中学生入学率达到97.4%,青壮年脱盲率完成96%。与此同时,隆子县还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目前,有专职教师258人,先后通过了扫盲验收、“普六”验收、“普九”攻坚验收,“三包”政策的实施,广大农牧民子女的就学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文化事业继续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全县电视覆盖率逐步提高,96%的边境群众可以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目前,全县建有15个卫生医疗机构,建有县人民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以及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7个普通乡卫生院和1个卫生所。全县有村医36 个,全县有卫生人员101人,其中卫技人员为91人。30年来,隆子县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弱势群体实施救助,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安置,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全县社会事业正朝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和谐目标阔步前进。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安居工程建设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隆子县稳步推进。自2006年至今,全县共有2820户12000多名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安居工程带来的实惠;新建沼气项目1300个,使全县1300户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个。
同时,隆子县还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通过举办乡村卫生技术、木材加工、卡垫编织等多种技术培训班,以抓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增收;通过举办外出务工小领队培训班,以劳务输出拉动增收;通过大力发展藏毯加工业,以藏毯加工带动增收。另外,隆子县还采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帮助农牧民增收。
基层党建逐步完善 社会局势日趋稳定
受“文革”的冲击和西藏自身历史的影响,1978年以前,隆子的各级党组织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到1984年底,全县共有党支部41个,其中农牧区党支部有30个;干部35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85人,干部大专以上文化仅有1人;党员558名,其中农牧民党员419名。改革开放以来,隆子县的基层党建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尤其是1994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隆子的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一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8年,全县共有党组织160个,党员1617人,其中农牧民党员1072人;全县干部人数达到73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干部总数的28.5%,干部平均年龄也从1978年的55岁下降到43岁。
隆子地处边境,30年来,全县始终把维护社会局势稳定摆在与经济建设并重的位置,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稳定工作不放松。一是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深入揭批达赖,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掌握了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农牧民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空前提高。二是高举爱国、团结、进步的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农牧民群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广泛开展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农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空前增强。四是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军政军民空前团结,隆子县连续多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县”,2007年更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县”的殊荣。
30年来,隆子县没有发生一起危害祖国利益的事件,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目前,全县社会稳定,边境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宁的美好景象。
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农牧民群众民主意识淡薄,参政议政能力较弱。1977年,中共隆子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当时出席会议的代表仅有124名,其中农牧民党员代表76人。改革开放30年来,受封建农奴制迫害的农牧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农牧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农牧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2008年,我县有十七大党代表1人,自治区人大代表6 人,地级以上政协委员12名。各个代表立足自身工作和与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以及提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援藏工作成效日益显著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隆子县被确定为湖南省常德市的对口受援县。13年来,在西藏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援藏干部殚精竭虑、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隆子3万多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隆子县各项建设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局势保持了持续稳定。
13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共选派5批31名援藏干部、5批14名援藏医生和2批5名援藏教师赴隆子工作,尤其是第一批援藏干部,克服重重困难,打开了援藏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后面的援藏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树立起了常德干部的良好形象,受到隆子人民的高度评价。
13年来,常德市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扶持隆子的经济建设,在隆子县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共为隆子县培训了15名藏族干部。这些充分体现了常德市委、市政府及各位领导对隆子发展的牵挂之心,对隆子人民的关怀之情,更体现了常德、隆子两地人民的深厚感情。
常德人民的无私援助,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隆子县容县貌,同时也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常德人民的关心和支援,增强了隆子3万多干部群众战胜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前,隆子县农牧民祖祖辈辈走的是骡马道,喝的是山沟河道水,照明点的是酥油灯,住的土坯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仅有315公里,基本上都是等外公路。现在经过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尤其是在常德市第五批援藏队的无私支援下,隆子县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高潮。截至2007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7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通过上马乡村公路,到2008年底,全县86个行政村将彻底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县24262人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21851人用上了充足的电,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71.3%、64%。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达2.1平方公里,给水、排水管网纵横交错,店铺林立,县城功能不断提升。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年,隆子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为奋力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亦应当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隆子县经济发展尤其是总量水平与全区、山南地区其他县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湖南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全县34000名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就一定能谱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作者:隆子县委书记 华学健、隆子县县长 洛桑平措)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