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帮加孔居委会致富带头人扎西制作的松巴鞋畅销西藏,仅制作松巴鞋一项扎西年均增收2万余元。格桑吉美摄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广大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从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农牧民群众。统计显示,1978年,西藏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75元,而30年后的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788元,是30年前的16倍。群众增收16倍的背后,离不开党的惠民政策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援。
优惠政策、宽松环境——
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前提
1982年年底,位于拉萨市近郊的堆龙德庆县开始在全县推行土地承包,在人们还等待观望的时候,该县的格来就动员起自己的5户亲戚开始了土地承包,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仅一年时间,他们承包的45亩农田产粮19125公斤,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如今回忆起来,格来仍心潮澎湃:“那时,党和政府为了鼓励我们农民搞土地承包,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正是靠这些政策先富了起来。”
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副主任林木说:“改革开放前,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落后。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政策上对我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给予了重大倾斜,这是加快西藏农牧区和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对西藏实行特殊的政策,让西藏广大农牧民休养生息,逐渐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4年后,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了以“两个长期不变”为主的农牧区各项基本政策,全面提升西藏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1994年和2001年中央又分别召开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到2005年,中央再次明确了关于农牧业和农牧区的六项政策,包括继续实行“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继续免征农牧业税、继续对农牧区中小学生实行“三包”、对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实行免费医疗等,并逐步完善这些政策。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上述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农牧区实际,于2005年试点推行了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截至目前全区冬春草场的85%已承包到户。同时,还在农作物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补贴、“菜篮子”工程、农牧区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尤其在农牧民减负政策的落实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执行中央提出的“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要求,开展农牧区税费改革,通过对涉农收费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农牧民人均总减负率达到50%以上。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1984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46元,比1978年增长1.55倍;1994年,达到817元,比1984年增长83%;2000年,达到1331元,比1994年增长63%;到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8元,比2000年增长108%。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动力
同全国一样,西藏的改革是从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入手的。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全局战略的高度研究了西藏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到“九五”末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大多数群众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四大以后,西藏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农牧区流通体制改革。一是相继成立国营联营公司和县供销社联社,并对基层供销社免征营业税、所得税。二是鼓励和扶持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三是扩大开放,兴贸通边。四是实现改革总体上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这些政策措施的实行进一步加快了建设团结、富裕、文明新西藏的步伐。
通过深化农牧区流通体制改革,对西藏粮食收购执行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政策措施。到了2001年,开始推行了“放开销区,搞活市场;保护产区,稳定生产;落实责任,专员负责;深化改革,加强调控”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此外,在农牧区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我区农牧民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使经济生活的动力和活力大大增强。西藏农牧业连续20年取得丰收。2007年,全区粮食总产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93.86万吨,粮食平均亩产增加355公斤,粮食基本实现自给。
中央关心、全国支援——
农牧民增收的重大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先后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为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西藏农牧区和农牧业经济进入最快发展时期。
据林木介绍,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援藏资金和项目重点投向了农牧区,进一步加大了对通电、通水、通路、通广播电视及农房改造、乡村小学、农田基础设施、小城镇等方面的建设,有力促进了我区农牧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化的进程。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22个,其中涉及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004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中央投资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达8.26亿元;2007年1月,国务院确定西藏“十一五”规划项目180个,其中涉农项目达12个,总投资52.12亿元。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兄弟省(市),把援藏工作重点向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转移。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五”期间,农业部和全国17个对口支援省(市),就向西藏农牧业投资30493万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2.1%。国家有关部委向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总额达50.9亿元。全国对口支援省(市)援藏投资力度的加大和人才、技术援藏工作的落实,有效地改善了西藏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了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2007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8元,比上年增长1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7个百分点。至此,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致富之路正在向着更宽敞、更平坦的通途延伸。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