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生产总值达34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5.8倍;地方财政收入从“零”起步增长到2007年的23.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只有565元,2007年达到11131元,增长了近20倍……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表明,改革开放30年,西藏经济逐渐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过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一系列加大对西藏工作扶持力度的重大决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使西藏经济社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改善西藏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为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农牧业生产条件大大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了能源、交通等强有力支撑,大量经营性资本也迅速进入,西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大发展时期。”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所副所长王代远说。
改革开放前,西藏农牧业一业独大,跟二、三产缺乏有机关联,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藏瞄准内地和区内两大市场,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业发展持续增温,绿色食(饮)品加工业、藏药业和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西藏发电量达到15.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7%;中成药(藏药)产量1039吨,增长5.2%,啤酒产量8.35万吨,增长31.9%,瓶(罐)装饮用水产量11927吨,增长2.6倍。铬铁矿开采及市场销售良好,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开始步入规范轨道。玉龙铜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二期工程正式启动。甘露藏药、奇正藏药、高争水泥、雪域圣毯、拉萨啤酒、圣鹿食用植物油等一大批西藏知名品牌的产品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西藏交通的大发展,特别是青藏铁路开通,2007年,西藏旅游总人数达402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3.6倍;旅游收入48亿元,增长3.8倍,相当于西藏生产总值的14%。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50.7∶27.7∶21.6变为2007年的15.8∶28.0∶56.2。
2007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西藏的“十一五”规划,确定了18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097.6亿元。虽然遭到拉萨“3·14”事件的干扰,但2008年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75亿元,同比增长9%。西藏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人均GDP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责编:南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