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首页 > 西藏旅游 > 旅游资讯

次角林 拉萨河岸的牛郎织女

   发布时间:2015-06-26 17:13:00   来源:拉萨别处

站在仙足岛上,放眼南望,拉萨河对岸的山坳里有一片青绿,那青绿和土黄的山相比,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寺庙、经幡、农家、奶牛、青稞地、油菜田、藏鸡和悠闲的布谷鸟,构成了一处和谐的田园风光。这里就是次角林。其实次角林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它的风光,而是那林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1.jpg

次角林寺的由来

从城区通过拉萨大桥西行几百米,一条土石路沿山坡而上,这条路就是通向次角林的。现在的次角林指的是一片区域, 泛指拉萨河南岸和米宗泽日(音)山坳间的地方。关于次角林的由来,史书是有记载的。

十八世纪末, 廓尔喀侵略军入侵西藏边境,并在那里烧杀抢掠。吉仲县桑丹林寺的僧人逃至拉萨,向第八世达赖喇嘛经师嘎钦·益西坚赞汇报情况, 请求建立佛寺为其安身之地。于是嘎钦从布达拉宫向四周察看, 认为拉萨河南岸的“直(音)”(“直”也有人发音“直布”,译成汉语为“阴影地”,就是照不到太阳的地方)建立寺庙最为理想。于是在公元 1789 年,经师在“直”正式修建了次角林寺。

4.jpg

经多方打听,次角翻译成汉语是长寿的意思,林是园的意思,次角林就是长寿园,和它的发音“直”没有关系。

这里曾经很繁华

“次角林当年的繁华和次角林寺无关。 当然,有寺庙的存在,会有一些信众云集, 但这并不是让次角林繁华的主要原因。”次角林村村委会主任达娃说,“我们这里曾是一个码头,当年很多来自拉萨河上游的人乘牛皮船顺流而下,到次角林上岸,他们先在这里歇歇脚,吃点东西、喝点水,然后背着东西翻山到山南去。其实,那时候最多的还是从山南翻山来的人,他们翻过大山,也要先在次角林歇歇脚,喘口气,然后才到拉萨办事或朝拜。翻山虽然很累,但那时候交通不便, 走一趟可以省不少时间和路程,所以大家还是愿意翻山而行。”

5.jpg

  “现在还有人翻山吗? ”

“早就没有了,现在交通这么方便,省时又省力,谁还去翻山。”达娃主任说。记者抬头向米宗泽日山上望去,一点也看不出哪里有上山的路,或许经年无人踩踏,那当年的山路早已和山体风化为一体了。

“其实我们离山南并不远,山那边就是。这座山是拉萨和山南在行政区域上的界山,以山脊为界,山这边属于拉萨,山那边就是山南的扎囊县了。”达娃主任介绍说。

2.jpg

护法神造就的情人节

在次角林村东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护法神庙, 次角林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员工、也是次角林村的村民讲述了它的来历。

传说那位护法神叫次宗赞,当年是文成公主进藏时的一名护卫官(大概是现在的警卫连连长的职位),因护送文成公主进藏有功,被册封为护法使者。 但次宗赞成为护法使者后, 爱上了一位叫白拉姆的姑娘, 那位姑娘住在现在的蔡公堂一带, 次宗赞经常下山去与情人相会,后来东窗事发,高僧限制次宗赞下山, 但特许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四到十六日能和情人相聚两晚——就是四月十四日去,十六日早上必须返回。

7.jpg

次宗赞去世后,他被尊奉为护法神,并建了一座寺庙供奉他,就是现在的护法神庙。后人同情次宗赞和白拉姆这对有情人,为了纪念他们,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四日,人们把次宗赞和白拉姆的画像请出, 让他们相聚, 十六日再把他们的画像送回,这就是流传于蔡公堂一带的情人节。

据说在这三天, 年轻人可以相亲或约情人相聚,很是热闹。目前这个活动依然在蔡公堂举行。

6.jpg

民俗风情园初具规模

去次角林民俗风情园的路上,沿着土石路前行,藏戏队林卡的大门出现在眼前,但大门紧闭,并没有藏戏唱腔从里面传出。

3.jpg

继续前行,次角林安居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造着, 这让次角林民俗风情园略显安静。园内主体建筑已初具规模,凉亭、帐篷、藏式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园内遮天蔽日的树木让人感到凉意袭人,确实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园子深处,一座古朴的建筑虽经过翻新,依然看出些历史的遗迹。园内负责人说,这座建筑是次角林寺高僧的住宿地。建筑内的布置更是古朴,年代久远的贵族照片、老式留声机、老式电话、老式打字机和陈旧破损的牛皮箱, 让人体验到当年主人生活的现代和奢华。老建筑旁, 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似乎在见证着古宅的年代久远。核桃树下,有一个表演用的舞台,那是为游客欣赏藏族歌舞准备的,次角林民俗风情园的负责人说:“现在整个风情园已初具规模,也具有了接待能力,只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政府也打算打造次角林民俗风情园,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原标题:次角林 拉萨河岸的牛郎织女

(责编:冯登宁)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