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首页 > 西藏旅游 > 文章

甘孜藏族自治州: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发布时间:2010-08-02 11:36:00   来源:腾讯网

<P>  甘孜藏族自治州于1950年11月建州,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康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原名城,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甘孜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四川幅员面积的1/3,辖18个县,325个乡(镇),人口102.32万,藏族人口占80.4%以上,人口密度为6.7人/平方公里。</P>
<P>  甘孜州系康巴的主体,俗称康区,位于四川最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川、滇、藏、青交界处,东连阿坝州和雅安地区,南接凉山州与云南迪庆州,西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相望,北接青海玉树州、果洛州。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精辟地指出“稳藏必先安康”。</P>
<P>  甘孜州位于中国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川西高山高原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地貌具有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江河自北向南纵贯、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四川最高峰;最低点大渡河出州水面海拔1000米,相对高差6556米。</P>
<P>  甘孜州各地常年日照为1900~2600小时,绝大部分地区超过2000小时,较四川盆地高出700~1400小时,是四川省日照时数高值区。甘孜州各地的年平均气温除低矮河谷地带在10℃以上外,一般均在8℃以下,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低值区。甘孜州年降水量相对较小,年降水一般在700~800毫米左右,是四川省降水低值区。但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P>
<P>  生态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甘孜州野生动植物品种独特丰富。在野生动物方面,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闻名中外;在生物资源方面,全州初步查明各类中草药植物150余科,594属,1539种,藏药原植物68科,200余属,500余种,中藏药材种数占四川省已知种类的40%以上,是四川省的重要药材产区;虫草、贝母、天麻、雪莲花、麝香等名贵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久享盛名;野生菌和野菜更是量大质优,遍布全州。甘孜州林区是四川全省最大的林区,也是全国第二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是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的重要防线。现拥有8233万亩天然林和251.91余万亩人造林,目前,全州共建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6个。天然草场面积1.3亿亩,高原特有畜种牦牛、藏猪开发价值极大。</P>
<P>  能源资源富集,甘孜州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支流众多,水量丰沛,落差极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698万千瓦,占全省的1/3,技术可开发量3658万千瓦,占全省的30.5%。甘孜州还有丰富的太阳光能资源和地热资源。</P>
<P>  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品种多储量大甘孜州是著名的三江成矿带的主体,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的矿业规划均把我州列为“十五”期间鼓励勘查和开发的地区之一。已发现各类矿产74种,已探明矿产储量的矿种有41种,属大型矿床有14个,中型矿床25个。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金、银、镍、铜、铅、锌、锡、锂、铍、铌、钽、铁、锰、钨、云母、水晶、花岗石、硅石等。</P>
<P>  旅游文化资源,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是世界上保存自然生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东部环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之王贡嘎山风景区,集雄、奇、险、峻与秀美旖旎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南部以“蓝天下最后一块净土”著称的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北路以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故里为中心的旅游景观。</P>
<P>  甘孜州是孕育《康定情歌》的地方,是《格萨尔王传》的发源地,是科学家眼里的“大自然的博物馆”、是社会学家笔下的“人类学的宝库”、是世人迷恋的祥和圣地“香格里拉”……。</P>
<P>  举世瞩目的藏文化三大中心之一、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以及中国革命史上的革命遗迹——泸定桥,都位于甘孜州。甘孜州的康巴文化既为整个藏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所决定所影响,又具备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康巴文化不是单一的藏族文化,而是多民族相互影响形成的多元性复合体文化,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产生存在的民风民俗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康巴文化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最终目的地。</P>
<P>  今后一段时期,甘孜州将紧紧围绕省委科学设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全州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即2010年到2012年三年时间集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主攻和突破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培育五大重点;2013年到2015年(“十二五”末),再用三年时间,使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当期全省平均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生态改善,基础加强,产业初具规模;2016年到2020年(“十三五”末),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P>
<P>&nbsp;</P>
<P align=right>(责编:阿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