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谱写了雪域高原文化繁荣新篇章。
西藏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障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权利,西藏文化建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有效保障了各族人民的文化权利。自2012年以来,仅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一项工作中央就累计投资近50亿元,可以说,西藏文化建设实现了前所未有大繁荣。藏戏和藏医药浴法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73亿元,用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开展传习活动及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等,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760项,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在古籍文献科学保护方面,2018年底,西藏启动了周期10年、计划投资约3亿元的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项目的验收。截至2024年12月,在全球“云共享”平台上传珍贵古籍达6.7万余叶,累计修复近13990叶破损古籍文献。2013年,国家组织实施《中华大典·藏文卷》重点文化工程,出版从吐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献典籍,目前已完成12种201卷,共约1.28亿字。
从非遗活态传承到古籍数字化保护,从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西藏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守护了中华文明瑰宝,更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落地生根注入强劲精神动力,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内涵。(中国西藏网 记者/苏洋 姚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