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中国西藏网 > 视频 > 原创视频

【藏东70年巨变】翻山越岭 探波罗木刻古法焕新机

时间:2020年09月24日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中国西藏网讯 70年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波罗乡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人背马驮是主要运输方式。

  如今,进出波罗乡的公路早已修通。驱车行驶在高山峡谷间的盘山公路上,沿途路陡弯急,飞石扬沙,仍觉惊心动魄。翻山越岭约2个小时,终于抵达山谷深处的外冲村,江达县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便坐落于此。

  57岁的泽培是公司负责人,这位康巴汉子个头很高、衣着讲究、眉眼间充满精气神。

  走进波罗乡木刻基地,匠人们依窗盘腿坐在木榻上,一手扶着木板,一手拿着刻刀,屏息凝神,细细雕琢,手上的动作轻快而利落,不同形状的特制刻刀轮番上手,偌大的房间,“唰唰”的刀刻声格外清脆。

  角落处,一位匠人用毛刷从瓶中吸满墨水,再以竹笔从毛刷上蘸取墨汁,轻轻书写几笔,一个个隽秀刚劲的藏文字便呈现于藏纸之上。待毛刷渐干,他又用手指蘸几滴清水点在上面,墨汁便润了。

  波罗乡是著名的“木刻之乡”,据史料记载,波罗古泽木刻雕版起源于1676年,被视为西藏雕版印刷的鼻祖。300多年来,这套“木刻古法”被一代代波罗乡人演绎传承。

  12岁时,泽培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木刻。4年后,他已精通经文、书法、佛像等雕刻技艺,甚至出师带徒,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在跟随父亲去四川德格印经院进修刻板3年后,泽培选择了回乡传承波罗木刻技艺。

  作为波罗木刻的精髓,雕刻文字的步骤有七个层次之多,由浅入深。

  雕刻文字一般先从字母底部向上刻,藏语叫“亚祖”,“亚”指向上,“祖”指刺入。整面刻完后将经板倒过来再从上方往下刻,藏语叫“玛第”,“玛”指向下,“第”指刻写或推。

  雕刻的七个步骤为:

  第一步,兴杰上刻,藏语中“兴”指木,“杰”指隔断,主要刻ཀ་ཏ་ཞ་ཤ等长腿字母;

  第二步,兴杰下刻;

  第三步,米布上刻,“米”指眼睛,“布”指锥子,主要刻ཅ་ཆ་ཉ་མ等呈圆形字母;

  第四步,米布下刻;

  第五步,朱贵上刻,“朱”指字母,“贵”指篆刻,主要是把字形刻出来;

  第六步,波杰,主要刻ར་ང་ད་པ་ཕ་ལ་བ་ཟ་ཛ等字下方呈弧形部分;

  第七步,朱贵下刻。

  波罗木刻的一套刻刀有几十个,主要根据经板的大小和内容决定用什么样的刻刀,大体上可以将刻刀分为四种:“赛杰”,用来刻线或长腿字母,即斜刻刀;“波”,用来刻圆形字母;“珠结”,蛇舌刀;“森加”,指甲盖刀。后两种根据形状而得名。

  2008年,“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泽培荣获“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在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波罗乡建起了占地约1400平方米的木刻基地,并成立了江达县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波罗木刻实行公司化经营,还带动了29名当地贫困户就业。

  外冲村现有60多名木刻匠人,40多人在波罗乡木刻基地雕刻,20多人在德格印经院打工,主要雕刻印经板、风马旗印板等。

  一名匠人雕刻一个印板需十几天,每年每名匠人农闲时大概可以雕刻10多个,一个刻板市场价根据刻板等次估算,最贵的能卖到800元左右,一般的能卖400元左右,每人年收入约3000元。

  在泽培的带动下,学木刻的人越来越多,历史悠久的“木刻之乡”重焕生机。(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陈浩力 贾华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