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中国西藏网 > 视频 > 原创视频

听,见雪域•夜读丨唐蕃会盟碑

时间:2019年08月17日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公主柳树旁,巍然矗立着一块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静静诉说着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本期一起倾听张晓明笔下的《唐蕃会盟碑》一文,了解这段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记忆。

  大昭寺是所有藏传佛教信徒都要去朝拜的地方,那里终年香烟缭绕。门前的青石板被朝拜的人磨得光洁,平滑。正面的那块已矗立了1000多年的石碑,碑身仍保存完好。

  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次看到它时,它还没有完全被封闭在围墙里,碑身上的字隐约可见,并不是字都被磨光了,而是碑面上被抹了许多酥油,酥油上又贴上了许多钱币,把上面的字都掩埋了。当时,我并没有被这块有着漫长历史的石碑所惊讶,只是对那种令人不解的抹酥油的崇拜仪式而好奇。我围着碑转了好几圈,感觉这块碑已有部分被埋入地下。可是碑下的土地与其他地方的地面一样高,按我的理解,树这块碑时,碑就被深深地埋入地下了。可是后来一位考古学家告诉我,他们曾经挖开石碑下的土层,这块碑本立于一只巨大的石龟之背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碑体被掩埋了近2米。换句话说,也就是近数百年来,拉萨的地面已抬升了近两米。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次面对面地观看这座碑。当然,今天它还是屹立在大昭寺前,只是被围墙封闭了。

  那么,我们还是来说说这块甥舅同盟碑的来历和意义吧。

  公元704年,吐蕃第四代赞普赤德祖赞继位后,也派官员到长安去请求联姻,经过长期的努力,唐中宗皇帝终于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他。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这次联姻,是继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后的一次藏汉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关于藏汉之间的甥舅关系,有许多有意思的传说。一说是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囊妃抱去抚养,并不承认是金城公主的孩子。为此两位公主发生了争执。到了王子周岁庆宴的时候,赤德祖赞将那囊家的人和来自内地的汉族亲友都请了来,说:“孩子一岁了,还没有舅舅,今天就让他自己认认舅舅吧。”说着亲了亲王子,在他手里放了一杯满盏的酒,说:“孩子,要想得到真正的母亲,就得先认出真正的舅舅,去认吧。”

  这样一来,那囊家的人和汉族的吃宴亲友们一下紧张起来。那囊家的人深深懂得这一点:今天的王子是将来的王,失去王子就会动摇他们的权力和威望。于是,有的拿着给孩子的斗篷,有的拿着五颜六色的玩具,举向王子:“到舅舅怀中来!到舅舅怀中来!”七嘴八舌,嚷成一团。汉族的亲友这边也不冷清,他们看着公主忧伤的面孔,也忍不住伸出双手叫着孩子:“来!来!来!舅舅怀里来!

  王子举起酒杯斜睨着那囊氏的亲友们,说:“我赤松德赞是汉家的好外甥,那囊家的人怎能当舅舅!”说着把酒杯放在汉族亲友手中,投在汉族“舅舅”怀中。

  金城公主见了,高兴得满面滚着热泪,她把王子紧紧抱在怀里,叫着:“孩子!孩子!”

  这个汉族的外甥就是吐蕃王朝的第五位赞普赤松德赞。

  关于甥舅关系可以见诸文字的是赤德祖赞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奏章,里面写道:“……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和同为一家”,这样的话,后来刻进了唐蕃会盟碑里面。

  在那段时间,唐蕃一方面互派使者献供,不断和谈调解,一方面派兵争夺边界,多次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到唐穆宗继位后,经双方多次接触,为长期和解,决定“刻日月于巨石”,写甥舅会盟碑。据历史记载,从公元706年到822年,吐蕃和唐朝之间的会盟达8次之多。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会盟碑,记载的是第八次会盟的盟文。

  公元821年,第八代赞普赤热巴巾派使臣论纳罗向唐请盟,当年9月会盟于长安西郊。公元822年在拉萨设盟台,吐蕃最高僧官本参布参加会盟并诵誓约。公元823年立碑,唐朝使臣太仆寺少卿杜载等参加落成典礼。此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2厘米。碑阳及两侧以汉藏两种文字刻载着盟誓全文,以及唐蕃会盟使臣的姓名、职位。碑阴以藏文刻载着唐蕃友好关系史及长庆元年在长安、二年在逻些(拉萨)两地盟誓的意义。盟文载称“今社稷山川如一,为此大和。然甥舅相好之义,善信每须传达,彼此驿骑,一任长相往来,依循旧路,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以东,大唐祗; 清水县以西,大蕃供应。须合甥舅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后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诸万代,称美之声,遍于日月所照矣。”

  历史记载,此碑立后,唐蕃之间的纷争,从此宣告结束。这块石碑如同文成公主的故事一样,让藏汉民族的后人感受到他们祖先曾兵戎疆场又握手言和,甚至结下甥舅关系,从而产生一种血缘上的亲近感。

  作者: 张晓明

  来源: 《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的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