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中国西藏网 > 视频 > 原创视频

【倾听】藏族老人的金婚:跨越时空的坚守

时间:2018年10月08日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岁月可以使记忆风化,唯有真情,历久弥新,不分地域、不分民族。

  50多年前,抽调在西藏南木林县工作的四川小伙张化祥与次仁索朗经别人介绍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1962年夏天,张化祥与次仁索朗在南木林县领了结婚证。

  “我是藏族,他是汉族,没有看出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说起当年对张化祥的印象,次仁索朗说,“他人长得好,很朴实,各方面都很优秀。”

  “梳着长辫子,穿着便装,话语不多,有点害羞。”这是张化祥对次仁索朗的第一印象。

  两人的恋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对夫妇措手不及。

  1970年,西藏的春天比往年要干旱一些。2月,林芝地区尼西山发生火灾,正在林芝参加学习班的张化祥在上山灭火中,无情的大火使他面部毁容、十指截肢。

  “当时突然刮起了大风,我们一起救火的几十个人都被凶猛的火苗包围,滚入山沟,所幸我被一棵松树挡住。醒来时周围全是火,脸上、手上的皮全掉了。”86岁的张化祥说。

  那年,次仁索朗怀孕,当地干部把张化祥受伤的事暂时隐瞒下来。当她得知丈夫受伤在上海治疗的消息,已经是儿子出生几个月以后了。

  “同事劝我‘离了吧,人肯定是残疾了’。但我不离,因为按照藏族人的良心讲,这样做不行。”75岁的次仁索朗老阿妈回忆起44年前的一幕,淡然地说。

  2014年9月举行的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次仁索朗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她跟汉族丈夫刻骨铭心的爱情演绎着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

  由于肌腱断裂,双手手指只剩一节,左手只有4根指头,虽然多次整容,但面部和嘴唇仍留有烧伤的痕迹,两个孩子都没见过他完整的脸庞……他就是次仁索朗陪伴了52年的丈夫——张化祥。

  次仁索朗没有听从同事和朋友的劝告,虽然从婚前到婚后,她与张化祥聚少离多,但是她对丈夫、对这个家的感情丝毫未减,更没有因他受伤致残而淡化。


图为张化祥(左)和次仁索朗(右)老两口。

  从1971年到1973年这几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身处西藏和上海两地的心境,犹如宋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样——“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次仁索朗一边抚养儿子、照顾失明的母亲,一边还要下乡工作,担起家庭的重担。张化祥也经历了20多次手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大面积植皮、双手截肢、手穿钢丝等巨大痛苦,不亚于再造一个人。

  1973年的春天,次仁索朗带着两岁半的儿子从雪域高原来到上海。次仁索朗对记者说:“刚知道他被烧伤时,我特别难过,到上海没有想到烧得这么严重。我就想着不论什么情况,不论多么糟糕也得坚持,选择了一个人就要一辈子对她好,看他都烧成这样了,我若离婚良心上也过不去。”次仁索朗说,爱情是不分民族的,大家都是普通人。

  次仁索朗告诉记者,丈夫是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光荣负伤的英雄,在自己心里还是当年那个朴实、有才的汉族帅哥。


图为次仁索朗(左二)、张化祥(左三)和家人一起旅游。

  历经长达4年治疗之后,张化祥于1974年痊愈出院,被安排在成都长期疗养,次仁索朗一直陪在身边。一直生活在高原的她不习惯成都的天气,但为了丈夫的身体,她默默地忍受着。

  张化祥经常对亲朋好友说:“住院那几年是我俩最甜蜜的日子,要是没有老伴的照顾,我早就变成一堆骨灰了。”

  1959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同年被分配至西藏工作的周敦友与张化祥是老乡、大学同学、同事。“张化祥原先非常英俊,我再见到他时都不敢认了,很惊奇。1975年我借出差机会专门到成都看了他,一见面两个人拥抱在一起,那一刻我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都流泪了。”颤抖着声音,86岁的周敦友回忆起40年前的重逢。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作为一个因公致残的人,他完全可以接受组织的安排,长期在成都疗养而不必再进藏。1980年,在张化祥多次要求下,组织上终于答应他回到拉萨。

  “回到拉萨,张化祥忍受着高反的痛苦,依然坚持工作,还能拿笔写字,我们都很敬佩这样坚强的精神。”周敦友说,“次仁索朗很伟大,为了照顾丈夫,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若不是出现这种情况,她早就成为领导干部了。”

  张化祥的容貌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对象。甚至有人当着次仁索朗的面说她丈夫的样子很吓人,她生气地反驳道:“他样子再吓人,又不和你一起生活。我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说起当年这些事,老人慢慢地说:“后来我也想通了,他这样子,别人没见过,感觉奇怪是很正常的事。”

  “有一次老伴出去理发,进了好几家理发店,别人都不给他理,自尊心很受伤害,从此再也不去理发店了。”次仁索朗说,这么多年都是她用剪刀为丈夫理发,也练出了一把好手艺。

 
图为次仁索朗(左二)、张化祥(右二)和孙女们一起合影。

  张化祥不仅仅有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一帮共同工作的汉族与藏族朋友。

  “老张这个人很大度,跟同事从没发生过矛盾,当时有人因为工资的问题来找他询问甚至对他的态度不好,老张都会耐心解释。”张化祥的同事娜喜对记者说。

  如今两位老人一个年逾古稀,一个已到耄耋。爱情和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交融互信情怀,使两位老人的人生跨越了绵绵雪山,超越了地域与民族。

  “西藏发展得越来越好,吃喝玩乐都不愁。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保养好身体,多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两位老人告诉记者。

  夫妻共同生活50年的婚姻是金婚。半个世纪风雨同舟,已经把他们两颗不同民族的心紧紧地熔铸在一起,就像金子一般,长久而坚不可摧!

  “从阿爸与阿妈身上学到了不离不弃的爱情,还有坚强、担当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无论哪一个民族,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一样的。”女儿次央说。(中国西藏网 策划/王淑 诵读/李敏 后期剪辑/赵耀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杂志 作者/刘洪明 图片作者/如闻、王娟、张静、彭强、陈吉利、m&m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