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警徽在群众中熠熠生辉——记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贡秋泽仁
“外面冷,大家往里面走。”傍晚时分,面对突然来访的一群内地游客,贡秋泽仁和同事们一边往外走一边把游客让进便民警务站。
海拔3200米的昌都地区,昼夜温差大,即使在夏天,到了夜晚也是寒气逼人。
贡秋泽仁是昌都地区强巴林寺便民警务站的站长,这是他这几天接待的第三批找不到住宿的游客了。
“今年8月份,通麦大桥垮塌,内地来藏旅游的游客纷纷转道昌都,住宿非常紧张。我们就让这些找不到住宿的汉族同志到警务站对付一宿,给他们提供开水、棉被等。”贡秋泽仁说。
来自福建的游客李全良对于这次旅游经历感慨颇多:“本来计划直奔拉萨的,没曾想要转道昌都。不过在这里认识了很多藏族朋友,他们待人非常热情,给我们很多帮助。这也算是增加了一份旅游体验吧。”
贡秋泽仁不仅对这些汉族新朋友是热情有加,对那些汉族老朋友的帮助更是无微不至。
在一次巡逻的过程中,贡秋泽仁看见前面一名50岁左右的妇女背着一大袋空塑料瓶,摇摇晃晃地往山上走。“她突然就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贡秋泽仁回忆说。
见此情景,贡秋泽仁立马拨打了120求助电话,随后背起妇女往医院赶。“后来才知道,那名妇女是四川人,在昌都收废品。那天她太劳累了,高血压复发。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她就会有生命危险。”妇女家人得知消息后,专程赶到便民警务站,当面向贡秋泽仁表示感谢。
“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相互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不用感谢。”贡秋泽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贡秋泽仁管辖的片区,有很多回族同志在这里做生意。由于语言不通,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一到交易繁忙的时候,贡秋泽仁就去免费为他们当翻译。有时候,一桩虫草生意谈下来,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口干舌燥的贡秋泽仁,看到双方都满意后就忘掉了辛劳,又开始了另一场翻译工作。
慢慢地,大家都认识了他,也把他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在强巴林寺山下,有一群来自云南的白族工匠专做银器加工。他们的手艺精湛,加工的银器很受当地群众的喜欢。贡秋泽仁巡逻路过的时候,就会上去跟他们聊聊天,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得知银匠们找不到价格适中的出租屋后,贡秋泽仁就四处打听,帮他们找到了满意的住所。
“我工作快满30年了,深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民族团结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非常顺利。”关于民族团结,在基层工作了几十年的贡秋泽仁有着自己的见解。
2013年,贡秋泽仁获得了“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既是过去的一点荣誉,又是我工作的制胜法宝。我会一如既往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