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原上的好门巴——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达娃次仁
达娃次仁,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及高山病科的医生。1974年,达娃次仁出生在浪卡子县一个农民家庭。1986年考入内地西藏中学,先后在江苏常州、北京西藏中学完成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在这期间,达娃次仁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看到祖国内地的发展变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力量。1993年他以当年西藏高考状元和西藏历史上第一个达到内地本科分数线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在大学期间曾先后获得“三好学生”、“中日医药奖学金”等荣誉。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1998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并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
自从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达娃次仁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停止对医学科学的追求,从未停止对医德的培养。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临床硕士研究生,2006年经过北京大学医学部统一转博考试,继续攻读该校的临床医学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后,回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及高山病科工作,成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第4个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医生。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医的15年中,他秉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信念,用医者仁爱之心,真爱之心,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挽救了多名生命垂危的患者。曾经有一位卖菜的汉族患者因得了急性心梗而入院,在病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时,就因为经济困难提出出院。达娃次仁作为他的主治医生,一方面耐心为他解释病情,另一方面主动为他垫付部分住院费,使他能够坚持治疗直到完全康复。
达娃次仁平时始终怀着一种开放、真诚、乐观的心态与各族同事和睦相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各民族群众的距离,让自己工作的科室成为民族团结的集体。他每天都要面对不同民族的患者,始终做到一视同仁,精心为患者治病的同时,充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消除不同民族间的隔阂,避免产生病患纠纷。除了日常医疗工作以外,根据卫生厅及医院领导的安排积极参与各种义诊及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尤其近年来积极参与当雄地震灾区义诊、玉树地震灾区医疗救助等重大任务,其中在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他被卫生厅领导任命为西藏医疗救援队高原病救治小组组长,为前来灾区抗震救灾的各级领导及官兵们提供医疗服务,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
在15年的从医生涯中,达娃次仁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科室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领导、同事和患者的好评。先后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优秀住院总医师”、“十佳岗位能手”、“十佳管理干部”等诸多荣誉称号。在人生的旅途中,达娃次仁也结识了自己的爱人——一名汉族护士,并与她结为夫妻,彼此相敬相爱、互帮互学过着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