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成采访西藏察隅县农牧区小学生 岳向前摄
2009年3月24日至4月13日,我第一次走进西藏林芝地区,采访报道第五批广东援藏队;2012年9月6日至14日,我再次有机会走进西藏林芝地区,采访报道第六批广东援藏队。雪域高原上的两次采访,留下的不仅是当时发表在《光明日报》和《西藏日报》上的援藏通讯,更有那些隐藏在新闻报道背后的感动,它们一直珍藏在我的情感深处。
前方,后方
2012年9月9日晚上11时35分,时间仿佛凝固。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招待所会议室里,一阵时强时弱的手机信号打断了我们的采访。
电话这头,广东省经贸委援藏干部、波密县县委副书记曾德峰恨不能立刻飞越千山万水,赶到急需照料的妻子面前。
电话那头,广州市某居民区里,大龄孕妇朱女士一直呼喊着丈夫的名字“德峰,德峰,咋办啊?我该咋办啊?”慌张中带着令远方亲人心痛的抽泣声。
“怎么啦?什么咋办啊?预产期不是还有十多天吗?”曾德峰预感到处在临产前的妻子有情况。新婚分别两年多来,自己的后顾之忧就是把妻子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家里,双方老人都居住分散,身体又不好,离开家时想请个保姆照顾,妻子不干,说夫妻俩都工作不久,广州生活压力那么大,就别花那钱了。
当初报名援藏时,家庭会议开到下半夜,年逾七十的双亲既舍不得,却也不阻拦,关键是看新媳妇的态度。最后妻子表态支持的唯一条件,是自己临到生孩子时丈夫要能守在身边,不管啥事,预产期一到,必须马上从西藏飞回来!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去援藏的曾德峰,当时二话不说就爽快地答应了。可谁知道,冷不丁会来个突然袭击。
“你问我,我问谁呀?”妻子委屈得哭了。
“别急,别急!到底啥情况?”曾德峰一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安慰妻子。
“我原本只想着预产日期,不知咋的,现在一阵一阵疼,怕是羊水破了!”绕了半天弯子,妻子终于在电话里把情况说明白了。
“赶快上医院!打的,别舍不得花钱,请小区保安帮忙!”曾德峰像白天在藏区牧场前方指挥抢险救灾一样,干脆果断地向后方发出指令。
“好!那你得赶紧回来啊!”妻子没有忘记丈夫援藏前留给她的誓言。
“别老惦着这事,现在是身体要紧,孩子要紧!”曾德峰合上手机,心情复杂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怕是赶不及了,回头再给妻子赔个不是吧。哎,言归正传,咱们刚才说到哪儿了?对了,波密县城的土地规划。”
第二天一早醒来,一张可爱的男婴照片出现在我的手机上。曾德峰发来这样的短信:“我的儿子报到来了!”
在我长达30年的记者生涯中,采访对象这边正在前方接受着采访,那边就让后方临产的妻子独自走进医院产房,自己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接受采访,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大爱无疆的情怀是不是在雪域高原的男儿所特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