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援藏医生李敏:情洒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天使

实习记者 杨晓霖    发布时间: 2015-08-13 14:1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自成立以来,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上阔步前进,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成就中有上千名援藏干部们的辛劳付出、牺牲奉献、守望担当……在此,本网特制作援藏干部系列励志人物访谈,讲述他们援藏的精彩故事,以纪念他们在西藏做出的贡献,弘扬他们“舍小我,成大我”的献身精神,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7月17日下午一点,我们在北京上地医院产科的医生办公室里见到了李敏,这时候距她结束援藏返回北京已近一年。

  接受采访之前,她刚刚做完了一台手术,在被问到是什么手术时,李敏说:“就是一场小手术,剖腹产,我们这里是产科嘛。”可就是这样的“小手术”,在她刚刚抵达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医院时,也是一场历史性的挑战。

  进医院先要建产房

  “我做了尼木县第一台手术”  

  尼木县,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是拉萨地区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县。与李敏同批援藏的第七批援藏干部中有六人被派到了尼木县,其中医生占三人,只有李敏是妇产科医生。

  在李敏一行到来之前,由于县里没有血库,也没有过硬的儿科医生,软硬件都欠缺,县医院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例剖宫产手术。

  李敏等人来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手术室,院长谭申权带他们去参观了手术室,还未拆封的医疗器械,过期的护理用品,让李敏非常头疼。哪些东西能用,哪些东西要添,她给出了一张单子。“我们从医院里找到了一袋包布,原以为能用,结果一看生产日期,上面写着1976年,我们当时就傻眼了。”

  她和同事们从拉萨和北京,托朋友、同事购买没有的器械,几乎是从零开始,装备了一个手术产房。


尼木县医院住院部。李敏供图

  2013年11月25日,高原上的冬天格外寒冷,尼木县医院来了一位33岁的藏族产妇。她的预产期已过,但她腹中的孩子迟迟未能降生。经检查,这名产妇血压特别高,高压数值达到了180,尿蛋白(++),属高危产妇。这种情况下转院到拉萨,路上随时可能会出现危险。

  “用药两天以后血压下降仍不明显,若继续待产风险很大。我们就建议她做剖宫产手术,”李敏说,当时他们也在犹豫,毕竟在尼木还没有过剖宫产的先例。“医院也没有血库,我们的(援藏干部)领队问我‘你行吗?‘,我是仔细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加上孩子也不大,觉得可以做手术”,李敏讲道,最终,医疗队决定在县医院做第一例剖宫产手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从临近县调来了两名援藏医生。

  一名藏族的麻醉师去说服家属,但家属一听是县里的第一例手术,也紧张了起来,刚开始不同意在手术单上签字。

  李敏只好亲自出马。她不懂藏语,但她突然发现产妇的脖子上挂着一个佛像,她就对着佛像做了一个手势,笑着说:“它能保佑你。”

  李敏感觉到病人一下就放松了。“她可能觉得这个大夫怎么用这种方式跟她沟通啊!”

  李敏对病人的家属说,你们再考虑考虑。我们不强求,尽管我们手术准备都做好了,但是,如果你们要求去拉萨做手术,我们也有专车送。

  “家属当时的答复是再考虑考虑,但过了不到10分钟,家长就过来说,‘我们签字吧。’”

  整个手术的过程非常顺利,但藏族的麻醉师和护士都非常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手术台。

  当天,同是北京援藏干部的尼木县县委书记、县长都守候在手术室的门外。这是当天整个尼木县最大的一件事。

  “我很感谢他们,因为有干部们、同事们的支持,我觉得心里有了底,手术能这么顺利就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李敏笑着说。

  本地医务人员要从头教起

  “希望以后捐赠医疗物资时不要捐进口器械了”

  西藏本地的医生往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不能熟练操作先进仪器。北京援藏医生除开展正常诊疗工作外,还要给医院的本地医务人员提供指导,通过“带徒弟”等方式提高医院整体的业务技术水平,以达到技术援藏的效果。

  李敏说,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医生,但是在尼木县医院,要时时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即使一台最简单的手术,李敏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麻醉,护士手术中递器械,术后护理,一个点都不能放过。

  尼木县医院的医生常说:“有李老师在,我们什么都放心了。”李敏笑着说:“他们是放心了,可我心里一直在打鼓,生怕出了问题。”

  县医院的医护人员非常尊敬李敏,“李老师你教教我们吧”是李敏听到最多的话。

  李敏要教的东西很多,甚至很多基本的常识也要从头开始教,例如如何穿无菌手术衣,如何刷手。“他们从前没意识到这些很重要,我就要一遍遍叮嘱,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李敏说。最开始几场手术,护士找钳子要半天。李敏每次都亲自数器械,并示范如何摆放。

  对于医生,李敏培训他们从一针一线的缝合开始,再到如何识别高危产妇。李敏强调道:“必须要能识别高危产妇,这样才能提前做好转院准备,因为不是所有医院都配备血库的——北京的医院也不是(都有血库)——所以能识别高危产妇,提前做好准备,就能避免很多危险情况。”

  “他们很聪明,学得很快,也很上进。”李敏评价说。在她的带领下,一年里,尼木县医院完成了63台手术,县医院也培养出了能独立操作剖宫产手术的本地医生。那一年里,李敏带出了两名助手,还有一个护士团队。除剖宫产外,当地医生已经能独立完成绝育等小手术。一个产科的手术团队初现雏形。

  在她离开后,还会有一批又一批援藏的医生接手接下来的工作,李敏觉得很高兴:“这样就接起来了,最起码他们的医疗水平不会再停滞落后,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但李敏也有别的想法。藏区医院的硬件设备上一直存有问题,一是有些设备很缺乏,像尼木县医院,全院仅有两台胎心监护仪,有一台从李敏到西藏就拿去修了,但直到她离开,还没修好;再就是“有些设备确实都很先进,但一旦坏了,在西藏根本就没地儿修,拿到四川成都去修?太远了。”李敏这样说道,她提到的“进口设备”是在各地对口支援西藏的时候捐赠的医疗器械,“再捐的话,就不要捐进口的了。”李敏说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2014年6月,李敏在尼木县霍得村义诊时和当地孩子合影。李敏供图

  吸着氧气瓶到极高海拔的贫困乡区义诊

  “不用报道我,那些长期驻藏的干部们更值得报道”

  援藏医生们除了在医院接治病人外,还会参加县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去的都是县里最偏远、海拔高、就诊不方便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百姓受困于交通、意识等方面的原因,根本就到不了县医院就诊。李敏跟我们举了个例子:“像有的地方,海拔太高,路又不好走,又没有车,要是想出去看病,可能要走5、6个小时才能到拉萨或者某个县里的医院,老百姓哪里有这个条件呢?”。所以,李敏他们的义诊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她在自己的援藏报告里回忆说:“记得有一次驱车2个多小时去的海拔4800米的一个乡,当时乡医握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因海拔高,路难走,以前从来没有援藏医生来过这里,你们是第一批,谢谢你们。其实我们的援友在车上还吸着氧,那一刻,我自己都觉得我们好‘高’呀,哈哈。”

  在采访中,李敏也讲述了这次的经历,我们问她一共去义诊了几次,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李敏说“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这句话,在她讲到藏区其他的援藏干部时也反复的被提到。李敏说,藏区的干部们有很多是援藏3年的,在她结束援藏返回北京时,他们这批援藏干部中,有两位年轻的同事主动选择留下来再接着进行援藏工作——“因为他们医院那儿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很多需要教的还没有教完,留下来好帮助医院尽早的提高本地医疗水平”,李敏解释着原因;还有的干部是长期驻藏,有些人父母、孩子在内地,几年见不到,他们还是在西藏工作,为西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到这些,李敏很是感慨,她说“所以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不值得被采访、报道,比我贡献大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才应该被报道。”

  一年援藏路,一生援藏情

  “愿我们的青春都能没有缺憾,无怨无悔”

  除了在医疗上尽最大的能力提高县医院医疗水平、给予当地干部群众医疗便利外,本着维稳、团结当地群众的目的来到西藏的援藏干部们,也一直记得自己的使命,和当地的干部群众,特别是藏族同胞搞好团结。李敏说,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援藏的医生在工作中要特别谨慎,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不仅仅是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伤害,更可能影响民族团结。

  不仅仅是医疗工作,他们还和县里一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他们离开藏区后,新一批的援藏干部们会接手他们的工作,接力棒一般的,将帮扶工作进行下去。“我希望用实际行动为西藏的稳定尽一份力”,李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敏(中)慰问贫困户。李敏供图

  可能是因为缺氧的原因,这里的生活节奏慢,但能让她在大都市里一颗浮躁的心平复下来,能更好的思考、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在这里的工作让李敏最感到高兴是她能实实在在的为藏族同胞们做一些事,尽最大努力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李敏说:“一年援藏路,十年援藏情,在这一年的援藏生活中我经历了很多人和事,使我开阔了视野,历练了能力、净化了心灵、升华了精神,也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愿意为之奉献。”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她是怎样理解援藏的日子的,她想了想,这样回答我:

  没有去西藏之前,在这种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很快,不能静下心来去考虑一些问题;在去西藏之后,我的心态更平和了,也能好好的思考。我觉得我们在青春的时候,应该要有这样一个阶段,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自己目前是什么状况,自己未来想要什么。在老了的时候,我回想现在,也会因为这段援藏旅程觉得没什么好遗憾后悔。

  愿你们、我们都能青春无悔。

  原标题:援藏医生李敏:愿青春无悔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