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张鸿君:做好援藏每项工作是我应尽义务

--记广东省第六批援藏队干部、察隅县副县长张鸿君
   发布时间: 2012-12-26 09:08:00    来源:新华网

  日前,在成都军区2012年征兵工作总结中,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副县长张鸿君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张鸿君发自心底地说:“做好援藏的每项工作是我应尽的义务。”
  
  2010年7月援藏以来,张鸿君3次担任察隅县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从宣传动员到报名体检,他都全程跟踪督导、严格检查,向部队输送了一批批素质过硬、质量较高的合格兵员,为察隅县取得连续五年无责任退兵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副县长,张鸿君在察隅县分管的日常工作是民生和旅游。初到察隅,他便一头扎进基层,深入考察实情。察隅地处西藏东南,与印度接壤,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但这里山河秀美。“青山绿水是财富,察隅发展生态旅游大有希望。”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张鸿君提出的“拓出一条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努力改变经济发展格局,改善民生现状”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由于交通不便,察隅县很多旅游景点养在深闺人不识,甚至到了眼前也找不到路。如何做好广告宣传和路牌标识,成了首要的工作。张鸿君多次深入各旅游景点和交通要道进行调研,并与邻县、邻地区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广东援藏投资13万元制作旅游广告牌、标识牌6个,分别设在昌都地区然乌镇、德姆拉山、罗马桃花村、清水河以及下察隅镇沙琼村僜人部落景区,醒目的标识和路牌,如同磁铁般,很快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各路游客。

  两年多时间里,张鸿君一边积极谋划景点建设,一边大抓项目,从广东争取到援建资金23万元,于2011年修建了多年规划一直没有动工的清水河风景区,并建起了罗马村、僜人部落等一大批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景点。
  
  为使察隅纳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开发建设,张鸿君克服高原反应,坐车、骑马、徒步上千公里,深入察隅县最偏僻、最艰苦的古拉乡和察瓦龙乡两个乡镇,做旅游开发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开通云南省贡山县至察隅县的滇藏新通道,四处奔波,终于使这一项目列入国家交通部“十二五”规划,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勘测、设计工作,2013年有望开工建设。目前,沿新滇藏线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开发已摆上了察隅县旅游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短短两年,察隅县旅游建设大步迈上台阶,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旅游收入已完成2357.6万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达72.2%。更为难得的是全县农牧民纯收入显著提高,生活大步迈向小康。

  博学村坐落在德姆拉山脚下,属察隅县古玉乡6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古玉乡政府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村,现有林地面积1100多亩,耕地面积833亩,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作物为主。但因农田灌溉设施多年失修,缺水断水屡见不鲜。张鸿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深入该村进行实地调研,组织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专题研讨会,科学规划选址,狠抓工程落实。经过不懈努力,张鸿君从广东省肇庆市争取50多万元援助资金,博学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2012年6月中旬顺利开工,经过张鸿君和村民们3个多月的奋战,水渠总长3000米、灌溉面积达804亩的这项灌溉工程按时竣工,有效解决了123户村民的农田灌溉问题。望着蜿蜒的水渠、哗哗的流水,兴高采烈的村民眼睛都湿润了,个个树起大拇指,深情夸赞:“援藏的张副县长是我们的贴心人!”

  古拉乡地处察隅县东北部,毗邻昌都地区左贡县,距县城所在地约130公里,处于横断山脉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23个自然组,人口262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该乡总人口的比例为8%-10%。从2010年深入古拉乡进行考察之后,为该乡建一所设施齐全的敬老院的想法就在张鸿君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两年来,他一直在为此项工作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决定投资援助察隅县开展此项工作,总投资50万元,其中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投资28万元。2012年9月,随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古拉乡敬老院顺利开工建设。在广东援藏干部们的全力以赴下,农牧民如今也能在敬老院安度晚年,过上幸福生活了。他们动情地说:“广东干部援藏,援在我们心坎上。感谢广东援藏干部!”

(责编:木木)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